“好,这是你说得。十日之后,我前来汇合南下。”
说罢转身离去,留下周晨在身后招呼着:“公严慢走。”
送走糜威,周晨终于松口气,好歹安抚住了他。只是十日内若不能成行,开阳重建的物资就会断,新的开阳城就只能停摆。不过好歹还有十日,十日之内抓紧准备,应该还够。
商队筹备已迫在眉睫,周晨只能分出精力来管商队筹备。重建开阳的事,只能先交给王丰与周忠。好在他们一直参与重建,大部分事物也是经他们之手,放手交给他们,周晨也还放心。只期望李狗子能带着河北的商队尽快回来,这样南下商队筹备的事就会少很多。想到李狗子,周晨立即招来李虹询问道:“狗子他们商队到哪了?有没有回转。有没有信过来?”
“狗子哥他们应该已经快回来了。半个月前来信说已经准备启程回转,预计节前回开阳。”
“那你安排人去迎迎他们,叫他们尽快回来。”
“还有,叫人张贴告示,就说县衙组织商队南下贸易,有意者五天内报名。今日就要传遍周边各地。”
李虹经过这么久的锻炼,也变得成熟稳重起来。听完周晨的吩咐,转身便去执行。周晨满意的点头,继续手中的工作。南下贸易,路线还未定,只好趴在一张模糊的舆图上,标记南下的路线。
南下贸易,最好的路线其实是水路。若有大船可入海,从沂水起航,经泗水入淮河,最后驶入黄海,然后南下,经吴淞口入长江,沿江贸易,最为便利。可惜时间太赶,造不出足以抵抗海浪的船。也无法短时间内租借到海船。所以此次南下,只能走陆路。先沿河南下,经东海郡,下邳国,抵达广陵郡。广陵郡再向南,便出了徐州地界。向东南便是吴郡,吴郡四姓,陆顾朱张。南下贸易,绕不开此四家。所以先拜访这四家。若能与此四家缔结契约,此次南下便已成功一半。再从吴郡向西,便是丹阳郡。丹阳陶氏,正是陶应本家。南下最好能将陶应拉入伙。谢氏亦是丹阳大族,在丹阳若能与此两家缔结契约,过丹阳便不虚此行。经丹阳再向西,便是庐江郡。庐江周氏,便是此次南行的最后一站。不仅仅为行商贸易,亦为自己寻一个出处。月娘说这具身体乃庐江周氏族人,此次前往,也正好验证。若为真,那此次南行便圆满成功。
不过陆路贸易,商队运送困难,所需人手众多,不如水上漕运。船队运输量巨大,一个往返可抵陆路运输好几次,所需人手也减少,只需船员水手就够。今后南向贸易,还是得发展水路运输才为长久之计。
“此次南下,你打算带哪些人去?”王丰汇报完工作,开始关注商队事宜。
“等凤大哥他们回来,就带凤大哥,再带二十个伙计就行。”
“只带二十?是不是太少了点。南下路途遥远,官道不宁,沿途安全怎么办?”
“就是因为南下路途太远,人带多了,路上损耗都赚不回来。况且此次南下,主要目的是为打开商路,联络江东豪族,并不准备带太多交易物资,所以不能带太多人。你留在开阳主持重建,责任重大,千万要小心。”
王丰点头应下。周晨又吩咐道:“南下贸易,使用船队最为方便快捷。所以我打算在沂水边上建个造船厂。你找几个老师傅,勘探一下地址,便可安排工人先建造船厂。等我回来,便造能入海的大船。到时再去江南贸易,便用船队,运输货物多又安全。此乃开阳今后发展大计,你多费心些。”
王丰抱拳称喏,却并未离去。周晨愣了一下,抬眼看他道:“还有事?”
王丰吞吞吐吐的道:“是王家,他们将我父母姊妹接出了太原王氏,现在安置在旧城的王氏族地,想让我迁入琅琊王氏宗祠。”
到底是士族出身的子弟,开阳旧城都烧成那样了,还与王氏牵扯,怕是也想享受士族荣光吧!他若没答应,自不会让自己父母姊妹迁过来,也不会朝自己开口。此番不答应,又怕寒了他的心。自己马上要离开开阳,诸般事物还得靠他。只好顺了他的意道:“待我南下之后,你自己看着办吧!只一条,王氏若想迁入新城,不可入我规划的核心地界。占多少地需以上好良田两倍置换。若无其他事,你便下去吧!”
“是,多谢无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