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周晨拜师(1 / 2)

汉末听雨 青竹小妖 2406 字 10小时前

又忙碌了几日,作坊里储存的酒逐渐见底,周晨见状,便购置了一些水酒,亲自进行蒸馏,而后将新酿的酒存入后院。

周晨蒸馏酒的举动,自然没能逃过那些盯梢人的眼睛。消息很快传到了天一楼,月娘听闻后,并未做出过激反应。在她看来,周晨若是自己酿酒饮用,倒也无妨,随他去便是。只要他不对外售卖,也不将蒸馏酒的方子泄露出去,便没必要对他逼迫太甚。毕竟狗急了还会跳墙,若逼得太紧,万一周晨铤而走险,反倒会适得其反。

这边周晨得了新酿的酒,不禁想起上次卫仲道前来打酒却未如愿的事,于是拿出一个小酒坛,装了一坛新酒,准备给卫仲道送过去。

卢庄占地颇为广阔,前来接引周晨的是一个小童。小童瞥见周晨手中抱着的小酒坛,抽了抽鼻子,咧嘴露出笑容。在他的印象里,登门拜访自家先生的人,大多会带上文房四宝之类的礼品,像周晨这样抱着酒来的,还是头一个。小童将周晨引入堂中后,便去通报了。卢庄人口稀少,也没多少丫鬟仆人,因此这看门的小童还得兼顾其他杂事。

没过多久,蔡邕便来到了前堂。他一眼看到周晨抱着的小酒坛,不由自主地吞咽了一口唾沫。

“周掌柜今日登门,所为何事?” 蔡邕开口问道。

“上次卫兄来打酒,不巧酒没了。这次我又新酿了些,便想着给他送过来。” 周晨解释道。

蔡邕微微诧异,问道:“你找仲道?”

周晨点了点头。蔡邕挑了挑眉,心中暗自感慨,这童子守门太不牢靠,连来人的来意都没问清楚,就径直将人引进门了。不过仔细想来,上次卫仲道确实跟自己提起过,缘来酒馆已经关张改行,所以最近自己也没再去讨酒喝。“你不是已经不酿酒,改行了吗?” 蔡邕又问道。

“只是酿些自己喝的,卫兄既然想要,我便送些过来。” 周晨答道。

“他不住这儿,卫家在洛阳有自己的产业,并不住在卢庄。” 蔡邕说道。

这下周晨可尴尬了,以往每次见到卫仲道,他都是跟在蔡邕身边,况且卫仲道还是蔡邕未来的女婿,所以周晨自然而然地以为他们住在一起。上次卫仲道来打酒,自己连他的地址都没问,就径直把酒送到卢庄来了。闹了这么一出乌龙,周晨连忙躬身道歉:“先生见谅,小子实在是忘了问卫兄的地址。”

蔡邕双眼放光,紧紧盯着酒坛,那四溢的酒香让他忍不住又抽了抽鼻子,说道:“无妨。”

周晨瞧着蔡邕那副挪不开眼的模样,又低头看了看怀中的酒坛,嘴角不自觉地勾起一抹笑意。心想,这名满天下的大儒,没想到竟是个好酒之人。看来要想攀附上蔡邕的关系,并非没有机会。

“反正已经抱过来了,这坛酒就留给先生吧,还望先生笑纳。” 周晨说道。

蔡邕嘴角上扬,露出满意的笑容。这小子还算机灵,看出了自己的心思,没把酒抱回去。于是他一把接过酒坛,揭开封泥,抱着坛子便喝了一口。“呀” 的一声,显示出他饮完酒后心情十分舒畅。可刚舒畅完,蔡邕又犯起愁来。他心里明白,这小子的酒可不好白喝,瞧他那滴溜溜乱转的眼珠子,就知道他心里肯定又在盘算着什么。

“老夫这家里可是一贫如洗,你可别打什么歪主意。” 蔡邕半开玩笑地说道。

“先生说笑了,这酒是我自愿送的,哪能问您要酒资呢。何况我要是打什么主意,先生目光如炬,肯定一眼就能看穿。” 周晨笑着说道。

蔡邕心中暗道,算你识趣。“你要是还想给仲道送酒,就去城中的五甲巷吧。”

周晨心想,卫仲道不喝酒,他上次打酒还不是为了孝敬你这个未来老泰山?你白喝我一坛酒还不够,还想借着卫仲道的由头再喝一坛,这算盘打得可真精。周晨看着蔡邕,也咧嘴笑了起来。

蔡邕被周晨看穿了心思,脸上有些挂不住。“你这小狐狸,笑什么笑。”

“先生要是想喝好酒,我能酿。不如咱们做笔交易如何?” 周晨说道。

蔡邕心中暗道,商人就是商人,什么事儿都能拿来做交易。自己堂堂一代大儒,怎能跟这小子做交易?说出去自己的面子往哪搁?可他的目光又忍不住瞟向案几上的酒坛,心里痒痒的,还是想听周晨说说到底是什么交易。

周晨见蔡邕没有开口反驳,便当作他默认了,继续说道:“您之前送了我一支竖笛,可我不会吹奏,白白糟蹋了这么好的东西。不如您好人做到底,教我音律。我拜您为师,以后每天都给您酿好酒喝。”

“拜师?” 蔡邕犹豫了。一旦师徒关系建立,影响可是一辈子的事。这小子又是个惹事的主,到时候说不定还得替他收拾烂摊子,牵扯太深了。蔡邕用余光瞟了一眼酒坛,又咽了咽口水,心里还是觉得有些不划算。于是说道:“教音律可以,拜师就不必了。”

周晨心中暗道,这老狐狸,算盘打得真精。跟他斗心眼,自己还是太嫩了。自己想要的就是这层师徒关系,到时候就可以借着这层关系,攀扯到曹操和袁绍两位师兄弟,谁真的只是想学那竖笛?可他这么一来,好处是得了,自己却什么都捞不着。于是开口说道:“先生这话,我可不敢苟同。自古以来,都是拜师学艺,拜师学艺,自然是先拜师,后学艺。我既然打算追随先生学习,不管先生如何看待我,我都认定先生为我的师父。”

蔡邕心想,这小狐狸说的倒也有些道理,又问道:“可读过书?”

“读过几本,识得些文字。” 周晨不敢说大话,万一与原身身份不符,容易露馅。

蔡邕心想,读书明理的人应该知道分寸,而且这小子心地也不坏。看在美酒的份上,收他做个记名弟子倒也可以。“那行,就允你在老夫这儿记个名。”

周晨咧嘴笑了,心想,美酒的魅力果然还是战胜了他的理智。立马做出回应,跪地拜师:“学生周晨拜见老师。”

蔡邕点了点头,说道:“明日我叫上几个人,做个见证,你明日再来行拜师礼吧。”

在古代,师徒关系极为重要,仅次于父子关系。所谓 “生我者父母,教我者师父”,便足以看出其重要程度。建立这样重要的关系,自然会有隆重的拜师礼,甚至被视为人生的四大礼之一,与成人礼、婚礼、葬礼相提并论,由此可见一斑。

对于拜师礼的具体流程,周晨是两眼一抹黑,完全不知道该如何准备。回到作坊后,他只好把伙计们叫来商量。

“我要拜当世大儒蔡邕为师,这拜师礼该怎么准备?” 周晨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