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广泛征兵(2 / 2)

下午是战术训练,教官们模拟巷战与野战场景,教新兵如何利用掩体、如何投掷手雷,甚至如何在烟雾弹的掩护下突袭敌阵。

夜晚则是队列训练与思想教育,教官们围着篝火,向新兵们灌输瓦德瓦家族的理念:“新印度需要你们的牺牲!你们不是在为自己而战,而是在为自己的家园、为子孙后代的未来而战!”

库马尔深知,填线师的本质是消耗品,但绝不能让新兵觉得自己是在走向几乎必死的战场。

他以冷酷的效率推动征兵,却在后勤保障上下足了功夫。每座训练场都配备了简易食堂,伙食虽不精美但量大管饱,保证一日三餐:早餐是杂粮饼配豆汤,中餐是咖喱米饭与蔬菜,晚餐是烤饼与香料炖鸡,热量充足,偶尔还有芒果或香蕉作为奖励。

新兵们吃得满嘴油光,狼吞虎咽,来自贫民窟的少年甚至偷偷将饼塞进兜里,准备留给下一顿。

医疗保障同样到位。每座训练场设有野战医院,配备从占领区征召的医生与护士, 这些芯片还不配用科技医院中的药物和军医,药品是从班加罗尔的制药厂源源不断运来。

感冒发烧有药可医,训练中的擦伤扭伤也能得到及时处理。附近正在铺路生产建设兵团的俘虏们,心情复杂的看着那些新兵。

为了维持士气,库马尔下令在训练场定期组织娱乐活动。每周日晚,操场上会架起简易银幕,播放剧情劲爆的印度电影让新兵们看得热血沸腾。

此外,训练场还组织摔跤比赛与板球赛,优胜者能获得额外的休假或香烟,操场上欢呼声此起彼伏,暂时冲淡了训练的疲惫。

宣传攻势更是无孔不入。训练场的围墙上贴满标语:“加入新印度,赢得荣耀与未来!”

“瓦德瓦的旗帜,印度的希望!”

作为教官的苏军政工干部在思想教育课上反复强调,瓦德瓦家族的军队不是叛军,而是印度的救赎者。

新兵们来自不同的种姓与背景,教官们刻意淡化种姓差异,强调军队的团结:“在战场上,没有婆罗门与达利特,只有战友!”

这种宣传逐渐深入人心,大学生们开始相信这是自己改变命运的阶梯,贫民窟的少年则认为自己是真的在拯救印度。

而此时训练场旁的仓库堆满了从战场缴获的装备:成千上万支辛格步枪,枪管上沾着干涸的血迹,数百挺布伦轻机枪,弹盘生锈却依然致命,数千枚RpG-7火箭弹,包装箱上印着印度军方的标志,甚至还有几门老旧的维克拉姆火箭炮,炮管被擦得锃亮,随时可以投入使用。

这些装备虽不如犀牛坦克或入侵者战机先进,却足以武装一支庞大的填线师。

仓库内,工程师们忙碌地检修武器,火花四溅,空气中弥漫着机油与火药的味道。辛格步枪的枪托被重新打磨,弹匣被拆开清洗,卡壳的零件被替换一新。

布伦机枪的弹盘被浸泡在润滑油中,工程师们用扳手校准枪管,确保每一发子弹都能精准命中。RpG-7火箭弹被小心翼翼地堆放在防爆箱内,引信经过拆除,避免意外爆炸。

几辆破损的t-55坦克也被拖到修理厂,履带被替换,炮塔被校准,准备分配给新兵中的装甲部队。

库马尔亲自视察了一座仓库,目光扫过堆积如山的武器,满意地点点头。

他对身旁的维拉迪摩低声道:“这些装备虽老,却能让新兵发挥作用。填线师不需要最先进的武器,只需要能打响的枪。”

维拉迪摩将军点点头:“的确这些军队和装备确实能让印度军方他们寝食难安。”

库马尔冷笑:“寝食难安?不够。我要让他们彻底崩溃。”

训练场内,新兵们的蜕变日渐明显。最初的几周,他们还会被教官的怒吼吓得瑟瑟发抖,跑步时摔倒在泥泞中,射击时连靶子都打不中。

但在教官的铁血训练下,他们的眼神逐渐坚定而麻木,动作越发熟练。大学生们学会了如何在烟雾弹中低姿前进,农民出身的新兵能一口气扛着弹药跑完三公里,贫民窟的少年则在刺刀格斗中展现出惊人的狠辣。

一名来自班加罗尔的大学生新兵,如今已成为小队长。他站在队列前,教官将一枚铜质徽章别在他的胸前,表彰他在战术演习中的出色表现。

他挺直胸膛,目光炯炯,高声道:“为新印度而战!”

周围的新兵齐声附和,声音震天,操场上的尘土被军靴踩得飞扬。

另一名新兵,来自科钦贫民窟的少年拉姆,最初报名时瘦得像根竹竿,教官差点将他淘汰。

但他的倔强与韧性打动了教官,如今他已成为火箭筒手,肩扛RpG-7,动作干净利落。训练场上,他一发火箭弹精准命中五十米外的靶车,爆炸的火光冲天而起,引来教官的喝彩。

拉姆咧嘴一笑,露出一口白牙,低声道:“我会让北方的敌人见识我们的厉害!”

夜幕降临,训练场的灯火通明,操场上新兵们仍在进行夜间训练,探照灯扫过队列,军靴踩踏地面的声音整齐划一。

库马尔站在指挥塔内,屏幕上显示着新兵的训练数据:射击命中率提升至70%,五公里负重跑平均用时缩短至25分钟,伤病率控制在15%以内。

他满意地点点头,却在心中冷笑:“五十万填线师,足以让北方的战壕血流成河。鲍里斯和库可夫的精锐,将在他们的尸体上碾过,直取新德里!”

他深知,这五十万新兵的命运早已注定。他们将在未来的战场上面对印度政府的t-72坦克与维克拉姆火箭炮,面对地雷区与机枪火力,绝大多数人或许无法活着归来。

但库马尔并不在乎——战争的本质就是牺牲,填线师的存在,就是为了消耗敌军的资源,为胜利铺路。

而且印度最不缺的就是人,多死一些以后还能减轻就业和管理的压力。

他需要的,是让这些新兵在牺牲前发挥最大价值,用他们的血肉之躯,换取自己的胜利。

“维拉迪摩将军。”

库马尔转头看向身旁的将军,声音冷酷而平静,“通知各训练场,加快训练进度。两个月内,我要这五十万新兵全部成军,准备北上!”

将军点头应道:“是,指挥官!我这就去安排。”

库马尔目光投向窗外,夜空中繁星点点,远处的训练场灯火如龙,映照着新兵们挥汗如雨的身影。

他咧嘴一笑,这些新兵会成为报纸和媒体口中和笔下的英雄,但活着的英雄何其之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