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挥手下令:“第一装甲团与第二步兵团进驻城市,接管所有行政与军事设施,实行军管!设立检查站,封锁进出道路,任何人未经许可不得擅离!第三步兵团负责让俘虏清理尸体,之后押送俘虏回去,目标马哈拉施特拉邦边境战俘营!”
副官立正敬礼,迅速传达命令。坦克编队轰鸣着驶向城市,灰熊坦克与犀牛坦克的履带碾过碎石路,震得路旁的电线杆微微颤抖,扬起滚滚尘土。
动员兵与美国大兵混编的步兵紧随其后,枪口低垂,步伐整齐,军靴踏地的声音在空荡的街道上回响。
他们迅速占领市政厅、警察局与火车站,士兵们用木板与沙袋搭建检查站,12.7毫米机枪架在路口,铁丝网封锁街道入口。
城内的居民躲在家中,透过窗帘的缝隙窥视,老人紧握拐杖,孩子被母亲搂在怀中,眼中满是惊恐。
一名老妇站在二楼阳台,望着街头的坦克,低声咒骂:“这些强盗……”话未说完,便被儿子拉回屋内,门窗紧闭,屋内只剩低声的啜泣。
让俘虏清理尸体的任务交由第三步兵团,规模庞大的行动在清点完成后迅速展开。一万七千余名俘虏被分成十二队,每队约一千四百人,拿着简陋的工具在地上挖着坑清理着他们原先同伴的尸体,之后这些俘虏会由全地形突击车与步兵押送,沿着马哈拉施特拉邦的公路向后方转移。
公路坑洼不平,尘土飞扬,路旁是荒凉的田野与稀疏的灌木,偶有废弃的农舍,墙壁上弹痕累累。俘虏们步伐沉重,低着头,军服破烂,脸上沾满尘土与干涸的血迹。
有人因伤势较轻,咬牙坚持,脚步踉跄;有人双目无神,嘴里念叨着家乡的名字。一名年轻的印度士兵,左臂被弹片划开,伤口渗血,疼得脸色苍白,仍被同伴搀扶着前行,低声呢喃:“我母亲还在等我回去……”
押送的动员兵冷眼旁观,枪托不时敲打落后者的背部,俄语呵斥声刺耳:“Быcтpee! he oтcтaвan!”(快点!别掉队!)
美国大兵则手持m16,目光冷峻,偶尔用英语低吼:“Keep moving, or you’re done!”
这一幕被尾随战场的记者们捕捉到。来自国内外的媒体,背着沉重的相机与录音设备,站在公路旁的高地上,镜头对准了长长的俘虏队伍。
快门声此起彼伏,闪光灯在阳光中闪烁,记录下印度士兵垂头丧气的面孔与押送士兵冷峻的眼神。
记者们挤在临时搭建的媒体区,争相捕捉细节,震惊于维拉迪摩部队的组成。一名英国记者,来自《泰晤士报》,调整着摄像机的焦距,喃喃自语:“俄国人和欧美人混编?这支部队到底什么来头?割据势力怎么会有这种阵容?”
他身旁的一名法国记者,隶属《费加罗报》,奋笔疾书,记录下动员兵的俄语口音与美国大兵的英语指令,低声对同事道:“这不是普通的叛军……俄国人的纪律,欧美人的装备,简直像雇佣军团!”
一名印度本地记者,来自《印度时报》,握着笔记本,手指颤抖,眼中满是屈辱与震惊,低声道:“第22步兵师,堂堂正规军,竟然被这种杂牌军打得全军覆没……这怎么可能……”
记者们对维拉迪摩部队的异质组成议论纷纷。动员兵的红黑军服、俄式钢盔与AK-47,透露出浓重的苏联遗风,他们动作粗犷,纪律严明,俄语口令铿锵有力,宛如冷战时期的苏军再现。
美国大兵则穿着蓝色制服,配备m16步枪与护目镜,战术动作标准,英语夹杂着俚语,透着西方雇佣兵的冷酷与专业。
两者的混编让记者们瞠目结舌,一名美国记者,来自cNN,低声对同事道:“这家伙从哪弄来这么多俄国人和欧美人?他们配合得跟正规军似的,太诡异了……”
另一名德国记者,隶属《明镜周刊》,拍摄着动员兵与美国大兵押送俘虏的画面,皱眉道:“俄国人和欧美人并肩作战,这组合闻所未闻……他们到底为谁卖命?”
记者们虽震惊,却不敢靠近采访,士兵们的枪口与冷漠眼神让他们望而却步,只能远远记录,镜头中的俘虏满是屈辱与绝望。
当晚,报道如潮水般传遍国内外。《泰晤士报》头条标题触目惊心:“印度第22步兵师覆灭,胡布立陷落神秘混编势力”,文章详细描述了俄国人与欧美人组成的部队,配图是动员兵押送俘虏的冷峻背影与美国大兵持枪警戒的侧影。
《费加罗报》以“胡布立之殇:俄国-欧美联军碾压印度”为题,强调部队的异质性与高效配合,引发读者热议。
《印度时报》措辞沉重,标题“国耻之日:正规军败于割据势力”,配图是俘虏队伍的远景,模糊的身影令人心悸,文中痛斥战败的耻辱,引发国内哗然。
新华社报道相对克制,标题为“马哈拉施特拉邦战事升级,维拉迪摩势力控制胡布立”,却详细提及俘虏规模、中将阵亡与部队的俄国-欧美混编,暗指其背后可能的地缘复杂性。
cNN的电视画面中,新闻主播语气凝重,背景是田野废墟的航拍镜头,坦克履带的痕迹清晰可见,俘虏队伍的画面令人窒息。全球观众守在屏幕前,有人震惊于部队的组成,有人质疑其背后势力,有人冷眼旁观,胡布立之战的余波席卷世界。
维拉迪摩站在胡布立城新建的指挥部内,落地窗外是暮色中的城市,街道上士兵巡逻的身影井然有序,检查站的火光映红夜空。
他点燃一支新雪茄,吐出一口烟雾,低声自语:“一群菜鸡。”
他的目光穿过窗外,落在远方的地平线,嘴角微微上扬,仿佛已看到更广阔的疆土在等待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