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7月24日,孟买的午后阳光透过瓦德瓦庄园的窗户洒进客厅,斑驳的光影落在厚重的地毯上。
客厅中央,一台崭新的彩色电视机摆在木桌上,屏幕上正播放着印度议会大厅的实况转播。
新任财政部长曼莫汉·辛格站在演讲台前,身着简朴的灰色西装,语气沉稳而坚定。
他的声音通过电视机的扬声器传遍房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力量。
电视画面中,曼莫汉·辛格双手扶着讲台,目光扫过议员席,开始了他的财政预算演讲:“先生,我起身呈递1991-92年度预算。
当我起身时,一种奇特的孤独感涌上心头。
我怀念一张英俊、微笑的脸庞,他会专注地聆听预算演讲。
拉吉夫·甘地先生已不在人世,但他的梦想仍在。
他让印度迈入21世纪的梦想,他让印度成为一个强大、团结、技术先进且充满人文关怀的国家的梦想。
我将这份预算献给他,以纪念他的鼓舞人心的精神。”
客厅内,阿伦坐在沙发正中,手里茶杯微微发颤但又目光专注地盯着屏幕。
维克拉姆靠在旁边的扶手椅上,推了推眼镜,时不时低头翻看手中的笔记本,记录着演讲的要点。。
母亲拉妮坐在阿伦身旁,手里攥着一块手帕,神情略显紧张却又带着期待。
老仆人达尔吉特和他的儿子拉吉站在一旁,低头垂手,静静聆听。
三叔阿贾伊倚在门框上,手臂环胸,眉头微皱,目光时不时瞥向库马尔,眼神中带着震惊。
库马尔则坐在靠近电视机的单人沙发上,双腿交叠,手肘撑在扶手上,眼睛微微眯起,显然并不怎么在乎电视里的演讲。
电视里,曼莫汉·辛格的声音继续传来,他谈到了印度经济的严峻形势:“新政府一个月前就职时,继承的是深陷严重危机的经济。
国际收支状况岌岌可危……外汇储备大幅减少,自1990年12月以来,我们一直处于悬崖边缘……
经济危机既严重又深刻,在独立后的印度历史上,我们从未经历过类似情况。”
阿伦放下茶杯,低声嘀咕:“他说得没错,这几年经济真是糟透了。”
维克拉姆点点头,接口道:“海湾危机和政治动荡,把外汇储备掏空了,能撑到现在已经是奇迹。”
曼莫汉·辛格的演讲逐渐进入核心,他开始阐述改革的必要性与措施:“问题的根源可直接追溯到长期的宏观经济失衡和投资生产率低下……
是时候逐步让印度工业面临国外竞争了。”
他提到工业政策的调整,放松管制、鼓励竞争;
谈到进出口政策的改革,减少进口许可、推动出口;
还宣布了吸引外资的新政策,“放开直接外国投资的政策制度”
一句刚出口,客厅内顿时响起一阵低语。
阿贾伊终于忍不住,直起身子,发出一声惊叹:“一切正如库马尔所料,印度真的在模仿中国,搞自己的改革开放了!”
他的声音中带着不可思议,又夹杂着一丝敬佩,看向库马尔的目光多了几分复杂。
拉妮转头看向库马尔,眼中满是好奇:“儿子,你早就知道会这样?”
库马尔微微一笑,没有直接回答,只是轻轻点头,继续盯着电视屏幕。
曼莫汉·辛格的声音愈发激昂,他引用了维克多·雨果的名言:“没有什么力量能够阻挡一个时代已经到来的思想。”
最后,他以一句掷地有声的话结束:“印度成为世界主要经济强国的时代已经到来!”
演讲结束,议会大厅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电视画面切换到评论员的分析,但客厅内却陷入短暂的沉默。
每个人都在消化刚才听到的内容,空气中弥漫着一种难以言喻的兴奋与期待。
库马尔缓缓站起身,走到电视机前,转身面对家人。
他的身影在电视屏幕的微光映衬下显得格外高大。
他张开双臂,脸上绽放出肆意的笑容,眼神中透着一股自信与豪情。
他环视众人,声音洪亮而坚定地说道:“属于我们的时代到来了,属于瓦德瓦家族的时代到来了!”
阿伦愣了一下,随即哈哈大笑,拍着大腿道:“好小子,口气不小!我喜欢!”
他放下茶杯,起身走到库马尔身旁,用力拍了拍他的肩膀,“曼莫汉这套改革,简直是为咱们家族量身定做的。电力、工业、外资——这些都是咱们的强项!”
维克拉姆推了推眼镜,眼中闪着精光:“放松工业管制,开放外资投资,这意味着咱们的发电厂、矿石精炼厂,甚至辛格步枪,都能名正言顺地扩张。
库马尔,你这步棋走得太妙了,新德里那箱子钱没白花!”
拉妮也站了起来,走上前拉住库马尔的手,眼中满是欣慰:“儿子,你真是我们家的福星。这几年多亏了你,咱们家才能走到今天这一步。”
她的声音微微颤抖,显然被这突如其来的好消息感动得有些激动。
阿贾伊走上前,拍了拍库马尔的背,语气中带着几分感慨:“我还记得你第一次跟我说起这些改革的时候,我半信半疑。可现在看来,你小子简直像个先知。印度这趟改革的顺风车,咱们得牢牢抓住!”
达尔吉特站在一旁,双手合十,低声道:“少爷真是天命所归,瓦德瓦家族有您,必将大放异彩。”
他的语气中满是虔诚,仿佛在见证一场奇迹。
库马尔看着家人们兴奋的表情,心中涌起一股暖意。
他知道,这场改革的春风不仅吹开了印度的大门,也为瓦德瓦家族铺就了一条通往辉煌的道路。
他深吸一口气,压下内心的激动,沉声道:“父亲,二叔,三叔,这只是开始。改革的政策已经出台,但具体落实还需要时间。咱们得趁着这股东风,抢占先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