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减产涨价(2 / 2)

摄像机镜头如林,闪光灯此起彼伏,交织成一片刺眼的光海,空气中弥漫着汗水、纸张和咖啡的混合气味。

哈里发身披一袭朴素的黑袍,手持那根粗糙却充满象征意义的木杖,缓步走进会场。

他的到来让喧嚣的会场瞬间安静,所有目光聚焦在他身上。他身形高大,步伐沉稳,紫色眼眸在帐篷顶洒下的光影中闪着幽光,平静中透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威严。

他在长桌尽头的木椅上坐下,木杖倚在一旁,双手交叠于膝上,示意记者们开始提问。

他特别强调,这次发布会将优先回应附近穆斯林国家及世界主要国家记者的关切,语气温和却带着不容商量的决断。

发布会持续了整整三个小时,哈里发耐心聆听每一个问题,回答时言辞简洁却掷地有声,宛如一位深谙人心的智者。

会场气氛逐渐升温,记者们争先恐后举手,提问的声音此起彼伏。首先发言的是来自穆斯林国家的代表。

一名巴基斯坦记者站起身,他身着浅灰色传统长袍,额头微渗汗珠,声音中带着一丝紧张与期待:“哈里发阁下,巴基斯坦的宗教团体对大伊斯兰联盟充满期待,他们走上街头高呼您的名字,认为您是复兴的希望。但我们的政府却对加入联盟态度谨慎,甚至有人担忧这会影响国家主权。您如何看待政府的这种态度?”

哈里发微微点头,目光柔和地看向他,停顿片刻后回答:“巴基斯坦是伊斯兰世界的重要一员,你们的信仰深厚,军队强大,这份力量无人可忽视。我理解贵国政府的审慎,毕竟加入联盟是重大抉择。但我要说,联盟不是要剥夺任何国家的主权,而是要凝聚我们的力量。

《统一宣言》已为逊尼派与什叶派的和解奠定基础,巴基斯坦的加入将使这一成果更加坚实。我相信,真主的旨意终会感召你们的人民与领袖,与我们携手共建一个繁荣而团结的未来。”

“当然我不会勉强世界上任何一个伊斯兰主权国家加入这个联盟。”

他的声音低沉而温暖,巴基斯坦记者点了点头在纸上快速记录。

紧接着,一名约旦记者站起。他身材瘦削,穿着一件略显褪色的西装,语气中透着浓浓的忧虑:“哈里发阁下,约旦距离以色列只有一步之遥,我们的边境每天都能听到战机的轰鸣。联盟的扩张让许多约旦人担心,我们会被卷入更大的冲突,甚至成为以色列报复的靶子。您能保证约旦的安全吗?”

哈里发凝视着他,眼中流露出一丝理解,回答道:“约旦是圣地的守护者之一,耶路撒冷的呼声你们听得最真切,我深知你们所处的困境。联盟的目标不是制造冲突,而是守护信仰与和平。

我向你承诺,若约旦选择与我们同行,我们将以联盟的力量保护你们免受外敌威胁。以色列的挑衅不会被容忍,但我们的回应将以正义为先,而非鲁莽的战争。我希望约旦的土地上,永远是和平的橄榄树,而不是战火的硝烟。”

他的语气坚定而真挚,约旦记者缓缓坐下,手中的笔停在纸上,似乎被这番承诺稍稍宽慰。

随后,一名印尼记者站了起来。她是一位年轻女性,身着深绿色头巾和长裙,手持录音笔,声音清脆却带着几分试探:“哈里发阁下,印尼是世界上穆斯林人口最多的国家,但我们以温和与多元着称,许多人担心加入联盟会带来激进的变革,甚至威胁我们的文化传统。您是否会尝试说服我们加入这样一个联盟?”

哈里发微微一笑,眼中闪过一丝欣赏,回应道:“印尼的温和与宽容是伊斯兰世界的瑰宝,你们的多元文化如同一幅美丽的画卷,联盟无意涂改这幅画,而是希望为它增添光彩。《统一宣言》强调宽容与合作,我从不认为信仰的统一需要牺牲传统。相反,我希望印尼的声音能在联盟中被听见,你们的智慧将帮助我们塑造一个既强大又和谐的伊斯兰世界。”

他顿了顿,补充道:“加入联盟,不是激进的变革,而是共同的守护。”

印尼记者轻声“哦”了一声,低头记录,嘴角微微上扬,显然对这番表态颇为认同。

提问的焦点随后转向世界主要国家的记者。一名俄罗斯记者站起,他身材魁梧,穿着一件深色t恤,胡须浓密,声音洪亮如钟:“哈里发阁下,面对美军在波斯湾咄咄逼人的军事部署,您将如何应对?”

此言一出,会场瞬间安静,所有目光聚焦在哈里发身上。他沉默片刻,手指轻轻敲击着椅子的扶手,节奏缓慢而沉稳,仿佛在权衡每一个字的分量。

良久,他抬起头,语气沉稳却带着一丝沉重:“美军的行动让我颇感不安。这不是一个文明国家应有的作为。伊拉克海湾战争的惨状仍历历在目,我曾亲眼见到那片土地上的石油设备化为废墟,农民失去田地,工人失去生计,无数家庭破碎,甚至生命消逝。如今,他们的舰队再次逼近,显然未从历史中汲取教训。”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记者席,声音略微提高:“今年,联盟的石油产量势必减产,国际油价将因此飙升。这是战争阴影下的必然结果。”

“而且我宣布,从即日起美军在联盟内的军事基地全部废除,所有美军士兵必须在限定时间内离开联盟的疆域,否则我将无法保证他们的安全,我无法容忍美国对于联盟主权的践踏。”

哈里发的言词堪称严厉,但他并未提及石油是否会与美元脱钩,巧妙地留下余地,既表达了对美军的不满,又未彻底挑战美国的全球霸权。

俄罗斯记者微微点头,迅速记下这番话,显然对“减产”与对美国的批评颇为满意。

一名英国记者紧接着起身,他身着笔挺的灰色西装,手持笔记本,语气中带着几分外交式的谨慎:“哈里发阁下,您领导的联盟似乎在重塑中东格局,这无疑会影响与西方国家的关系,尤其是像英国这样的国家。您如何平衡这种关系?”

哈里发目光平静地看向他,回答道:“联盟的崛起是为了守护穆斯林的尊严与利益,而非与任何国家为敌。英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你们的文学、工业与传统我都深表尊重。

我希望与西方国家建立基于平等与互利的联系,贸易与合作是我们之间的桥梁。但我要强调,这种关系必须建立在彼此尊重主权的基础上。

联盟欢迎英国的商船与技术,但绝不容忍任何形式的干涉与压迫。”

他停顿片刻,补充道:“和平的钥匙在双方手中。”

英国记者低头记录,眉头微皱,似乎在揣摩这话中的深意。

最后,一名中国记者站起。他身穿深蓝色中山装,手中握着一支钢笔,声音平稳而沉着:“哈里发阁下,中国近年来与中东国家的能源合作日益密切,尤其依赖石油进口。您如何看待中国在联盟未来发展中的角色?”

哈里发点头,回应道:“中国是一个勤劳而智慧的国家,你们的崛起令人瞩目,我十分理解你们对能源的需求。联盟重视与中国的合作,石油与贸易是我们友谊的桥梁。我希望在未来,中国能成为联盟的伙伴,共同推动经济发展与和平稳定,而非被外部势力挑拨离间。”

他微微一笑,补充道:“你们的丝绸之路曾连接东西方,如今,我们可以用能源与友谊重续这段历史。”

中国记者满意地坐下,手中的笔在纸上划下最后一笔,显然对这番友好表态颇为认同。

发布会结束时,帐篷内的空气已变得闷热而潮湿,记者们的额头满是汗水,但无人抱怨。

哈里发缓缓起身,木杖轻叩地面,向众人微微颔首,随即在护卫的簇拥下离开会场。

各国记者几乎都得到了想要的答案,带着满载的记录匆匆离去,将哈里发的首次世俗亮相传遍全球。

俄罗斯记者走出帐篷时,嘴角挂着一丝笑意,显然对“减产”与对美军的批评颇为满意;美国记者则皱着眉头,低声与同事讨论油价飙升的潜在影响;其他国家的记者则各自揣摩着哈里发的言外之意,步履匆匆地奔向电报室与卫星车。

会场外,麦加的夜色渐深,禁寺的灯火映照着天际,金色的光晕洒在天房黑布上。这场发布会让整个世界听到了哈里发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