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新的联盟(1 / 2)

卡尔巴拉山事件后,哈里发的声望如日中天,然而他接下来的举动却出乎所有人的预料。

在全世界紧张注视下,他下令释放那两名被愤怒信徒围困的以色列飞行员。这两名飞行员满身伤痕,面色苍白,被押至麦加禁寺前的广场。

哈里发身披黑袍,手持木杖,站在高台上,面对聚集的数万穆民与全球直播的镜头,声音低沉而坚定:“以色列试图以卑劣的手段扼杀我们的信仰,但真主庇护了我。

如果有人不愿承认我的使命,那就站出来,正面挑战我,而不是用这种阴险下作的伎俩。

我是仁慈的,真主不希望穆斯林的手沾满鲜血,因此,我释放这两名敌人,让他们带回我的话:信仰的力量无人可挡。”

此言一出,广场上一片寂静,随即爆发出震天的欢呼。信徒们高呼“哈里发仁慈!”

“真主至大!”

两名飞行员被迅速移交至联合国维和部队,在沙特边境移交给以色列代表。电视画面中,哈里发挥手释放敌人的身影,与他身后虔诚跪拜的穆民形成鲜明对比,这一幕通过卫星信号传遍全球。

国际社会为之震动,许多国家的外交官与评论家称赞哈里发的举动“展现了罕见的政治智慧与宗教宽容”。

《纽约时报》头版头条写道:“哈里发的仁慈超越了战争的逻辑,为中东和平带来一丝曙光。”

甚至连一些西方国家也不得不承认,这一行为极大提升了他的国际声誉。

沙特阿拉伯周边的中小型伊斯兰国家迅速做出反应。

巴林国王通过国家电视台表示:“哈里发的仁慈与力量令人敬佩,我们愿与他携手合作。”

卡塔尔埃米尔亲自致电哈里发,表达“对圣城新领袖的尊重与支持”,并派外交使团前往麦加示好。

阿曼与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也相继发表声明,称“哈里发的理想值得信赖”,并暗示愿意在经济与宗教事务上加强联系。

哈里发趁势公开表态,他站在禁寺高台上,向世界宣布:“伊斯兰世界不应继续分裂,我希望各国团结起来,组成一个联盟型的国家,以信仰为基石,以正义为纽带,共同面对外敌与挑战。”

这一号召如春雷炸响,点燃了中东地区的政治热情。

伊朗作为中东大国,对此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最高领袖在德黑兰召见哈里发的特使,私下表示:“哈里发的仁慈与力量证明他是真主的选民,伊朗愿与他探讨联盟的可能性。”

伊朗外长随后公开表态:“我们支持哈里发的统一愿景,波斯湾的和平需要一个强大的伊斯兰联盟。”

伊朗的态度不仅是对哈里发的善意,更是对其背后宗教和政治影响力的认可。与此同时,伊朗革命卫队开始频繁与沙特边境的哈里发部队接触,商讨军事合作事宜,气氛空前融洽。

两个月后,在哈里发的推动下,沙特阿拉伯周边的中小型国家——巴林、卡塔尔、阿曼与阿联酋——正式加入其麾下,组成一个联盟型国家,定名为“大伊斯兰联盟”。

1992年10月1日,联盟成立仪式在麦加禁寺举行。哈里发身着黑色长袍,头戴象征权威的黑色头冠,站在天房前,亲自为联盟旗帜揭幕。

这面旗帜以绿色为底,中央镶嵌一轮金色新月,周围环绕《古兰经》中的“真主至大”经文,象征团结与信仰。

各国领导人齐聚一堂,宣誓效忠联盟,电视直播将这一历史性时刻传遍世界。哈里发发表演讲:“大伊斯兰联盟的成立,是真主对我们的恩赐。我们将以《古兰经》为法,守护每一寸圣地,让穆斯林的声音响彻世界。”

周边国家的反应却各不相同。伊朗对此表示热烈赞同,最高领袖称:“联盟是伊斯兰复兴的基石,伊朗愿与之并肩作战。”

伊拉克的萨达姆政权则态度冷淡,官方仅发表简短声明:“我们尊重邻国的选择,但伊拉克将保持独立。”

埃及与土耳其的反应更为激烈。埃及总统在开罗召开发布会,指责联盟“威胁地区稳定”,警告“哈里发的扩张野心将带来混乱”。

土耳其总理则在安卡拉宣称:“土耳其是世俗国家,不会屈服于宗教联盟的压力。”

两国均加强了边境军事部署,摆出对抗姿态。

大伊斯兰联盟成立后,哈里发迅速展开内部整合。他派遣大量专业官员进入各成员国政府,这些官员实为尤里基地车训练的心灵部队,精通行政管理与心灵控制技术。

他们身着普通服饰,以“顾问”或“技术专家”的身份进入巴林的财政部、卡塔尔的能源局、阿曼的内政部等地,逐步接管关键部门。

这些新官员能力卓越,与当地派系毫无瓜葛,能够迅速解决教派冲突与腐败问题。例如,在卡塔尔,他们调解了逊尼派与少数什叶派社区的土地纠纷;在阿联酋,他们清查了地方官员的贪污账目,追回数亿里亚尔的公共资金。民众对此交口称赞,称他们为“哈里发的使者”,原先的政府影响力逐渐被削弱,联盟的统治根基日益稳固。

不久后,哈里发应邀访问伊朗。这是他首次正式出访,意义非凡。

1992年11月15日,他的专机降落在德黑兰梅赫拉巴德国际机场。

伊朗总统与最高领袖亲自迎接,仪仗队鸣枪致敬,数万民众夹道欢迎,高举绿色旗帜与哈里发的画像。

访问期间,哈里发与伊朗领导人及什叶派宗教领袖展开深入会谈,讨论国家治理与教派和解问题。

会谈全程通过伊朗国家电视台直播,全球观众得以一窥哈里发的风采。他身披黑袍,紫色眼眸深邃而温和,谈吐间引经据典,既展现了对《古兰经》的精通,又流露出对现实问题的深刻洞察。

在讨论什叶派与逊尼派和解时,他说道:“侯赛因的鲜血属于所有穆斯林,分裂只会削弱我们。伊朗与沙特的携手,将是联盟的基石。”

此言赢得伊朗领导人的频频点头,什叶派领袖则称赞他“博学而仁慈”。

直播画面中,哈里发与伊朗总统握手,背景是波斯湾的地图,象征着双方合作的深远意义。

访问结束时,伊朗正式宣布加入大伊斯兰联盟,成为首个加入的中东大国。

1992年11月20日,德黑兰与麦加同时举行入盟仪式,伊朗国旗与联盟旗帜并肩升起。

伊朗的加入让联盟完全掌控了波斯湾的海上通道,霍尔木兹海峡的船只进出尽在其掌握之中。

这一变局震动全球,美国五角大楼连夜召开会议,评估对石油运输的威胁;俄罗斯则加紧在中亚部署导弹防御系统,防范联盟的影响力北扩。

哈里发返回麦加,站在禁寺高台上,俯瞰欢呼的信徒。他的声音通过扩音器传遍圣城:“大伊斯兰联盟是真主的旨意,我们将守护信仰,抵御外敌,让伊斯兰的光辉照耀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