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印度人似乎一直很快乐(1 / 2)

从1989年到1990年,时光如流水般匆匆而过,转眼间一年过去,孟买的空气中弥漫着节日的气息。

1990年11月,印度迎来了排灯节,街道上灯火辉煌,家家户户点起油灯,烟花在夜空中绽放,庆祝光明战胜黑暗。

库马尔站在瓦德瓦庄园的露台上,望着远处灯火通明的城市,心中感慨万千。

这一年,他从零开始,建起发电厂,铺设电网,与湿婆军周旋,终于在孟买站稳了脚跟。

如今,家族资金充裕,新孟买的土地也即将到手,他决定用赚来的钱犒赏那些一路相伴的员工。

排灯节当天,发电厂内热闹非凡。库马尔召集了最初招募的五十名工程师以及后来加入的正式员工,总人数近百。

他亲自站在厂房门口,手持一叠厚厚的信封,逐一将奖金发到每个人手中。

这些信封里装着两三万卢比,相当于他们十个月的工资。

员工们接过信封时,满脸不敢置信,有的甚至双手颤抖,眼中泛起泪光。一个名叫拉姆的年轻工程师接过钱,低声道:“瓦德瓦先生,这……这太多了。”

库马尔拍了拍他的肩膀,微笑道:“这是你们应得的,没有你们,发电厂走不到今天。”

四位资深工程师和鲍里斯也没被落下,不过他们的奖金是以美元发放,每人一叠崭新的绿色钞票。

鲍里斯接过钱,咧嘴一笑,低声道:“指挥官,别忘了多给我几瓶伏特加。”

库马尔笑着回应:“不会忘了的,今天的酒水让你敞开来喝,好好庆祝。”

他还下令让员工们邀请家人来发电厂聚会,厂房外的大空地上摆满了桌子,桌上堆满了酒水、食物和饮料——烤鸡、咖喱饭、炸面包、椰汁、啤酒一应俱全,空气中弥漫着香料与烤肉的浓郁气息。

聚会开始后,厂房外人头攒动,库马尔震惊于员工家人的数量。印度人生孩子简直像下猪崽,一个家庭少则七八口,多则十余人,孩子们在空地上追逐嬉戏,老人们坐在一旁抽着水烟,满脸笑容。

他让人分发糖果给孩子们,每人一小袋色彩斑斓的甜食,孩子们接过后欢呼雀跃,围着他喊“瓦德瓦叔叔”。

他又给老人们发了少量现金,每人几百卢比,老人家们感激涕零,有的甚至颤巍巍地起身,向他鞠躬致谢。

库马尔微笑着接受,心中却有些意外,没想到这点小恩小惠竟能换来如此真挚的感激。

夜幕降临,聚会进入高潮。人们点起篝火,围着火堆唱歌跳舞,鼓点与歌声交织,男人们端着啤酒豪饮,女人们跳着传统舞蹈,孩子们在人群中穿梭嬉笑。

库马尔站在一旁,手中拿着一杯椰汁,静静地看着这场盛况,脸上带着微笑,印度人似乎一直很快乐。

活动接近尾声,许多员工和家属来到他面前,纷纷弯腰抚摸他的脚背,随后站起身双手合十,向他行礼。

这是印度教中对长辈或尊者的敬意,库马尔有些惊讶于人们对他的崇敬,但还是微笑着点头回应,嘴里说着祝福语。

他穿越而来就是婆罗门,身份高贵,但此刻,他感受到的不是种姓的隔阂,而是人与人之间最朴素的联结。

这些人中绝大多数并非高种姓,多是首陀罗或更低的阶层,他们对库马尔这位婆罗门放下身段与他们同乐感到由衷的高兴。

一个老妇人试图拉着他的手又硬生生的止住,泪眼婆娑地说:“瓦德瓦先生,您是我们的恩人,从没人像您这样对我们。”

“没关系,只要好好工作,你们就再也不用住贫民区那个四处漏风的房子,搬进南孟买住上一间宽敞体面大房子不再会是难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