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洞内的气息(2 / 2)

融合诛邪符后,毒牙蛊能兼顾两者,与道门飞剑相差无几。

通天篆神通加持下,改造后的毒牙蛊威力更强。

许诺动作迅速,从壶中日月空间取出黄纸朱砂开始画符。

符箓不仅需要标准笔画,还需修为心法配合。

许诺修为深厚,画符心得在符篆派道藏中早有记载,以他的悟性不成问题。

壶中存放的黄纸朱砂数量庞大,朱砂更是辰州特产,他收集了数百斤。

起初画符还有些生疏,但渐渐得心应手,甚至一笔成型,速度极快。

不久便画了数百张符咒,放入盘王钵后气息流转。

很快脑海传来声音:\"炼制飞剑毒牙蛊成功,领悟御剑术。

\"另一声则称符篆蛊修为提升,所有符箓蛊威力增强。

许诺惊喜万分,御剑术是正统修行法门,剑仙的战斗力最为强悍。

而符篆蛊修为的提升让他欣喜若狂,连先前炼制的阴雷蛊、离火蛊等威力也大幅提升。

看来只有不断尝试才能进步。

许诺的壶中日月空间里已多了八十一把飞剑毒牙蛊,长度更长,剑身七寸,弧度优雅,如同上古神兽利齿。

剑身纹路复杂,金光隐隐,外围环绕黑气,邪异暴戾。

借助御剑术和通天篆神通,他能同时操控八十一把飞剑毒牙蛊。

许诺信心倍增,环视四周,遗憾此处缺乏强敌。

红姑娘和花灵已将物资搬至岸边,但面对损毁的水道和坍塌的石柱,进退维谷。

许诺指向石灰岩石柱深处,示意可由此通行。

听完许诺的话后,红姑娘与花灵心中都有些忧虑。

她们二人对地下的探索有着丰富的经验,毕竟进入古墓探寻时,免不了要在狭小的空间里爬行挖掘,有时还会深入到复杂的地下环境中。

遮龙山这种以石灰岩为主的山脉,地下布满了溶洞与暗河,地形复杂得如同迷宫,尤其在黑暗中,人很容易失去方向感。

尽管如此,红姑娘和花灵仍然对许诺充满信心。

听到许诺说完话,她们立即望向石柱后的空隙和洞穴。

然而,这些缝隙和洞穴众多且相互连通,密密麻麻的布局令人感到不安。

许诺迅速命令红姑娘朝其中一个缝隙连续射击。

枪声停歇后,他紧贴石壁仔细聆听。

他的听力比鹧鸪哨和雪莉杨的守夜犬更为灵敏,很快就捕捉到了一些信息,但他的脸色却微微变了。

他发现遮龙山下的溶洞比记忆中更加复杂,洞穴蜿蜒曲折,四面八方皆是岔路。

显然,若想从眼前的洞穴找到另一条水道,路程会十分遥远,而无数的洞穴和缝隙又分散了声音。

这是许诺第一次无法确定通往另一条水道的具体路径,他不禁深深吸了一口气。

随即,他取出一只蛊虫。

这只蛊虫形似蝉,长约一寸有余,全身乌黑并带有花纹,正是惊雷蛊。

它不会转弯,因此无法深入那些曲折复杂的洞穴缝隙中。

此外,它的声音传播范围有限且不够响亮。

但惊雷蛊不同,它能飞翔至半途后再发动,那时许诺就能清晰听见。

惊雷蛊从许诺掌心飞出,迅速钻进一个洞穴内。

约十分钟后,一声沉闷的雷鸣自大山深处传来,许诺忍不住嘴角抽动。

这东西发出的声音实在太大,即便隔得很远且洞穴吸收了许多冲击波,仍能听得真切,甚至有些刺耳,水洞的水面也因此微微震动。

看来日后使用惊雷蛊时必须谨慎,特别是在安静漆黑的夜晚,它无疑是强大的武器。

即使是强大的妖邪精怪,被惊雷蛊影响也会短暂失控数十秒,若不被震晕已是难得。

当然,惊雷蛊的效果远胜过普通枪声。

不久,许诺便完全掌握了遮龙山下溶洞的整体结构,仿佛脑海里浮现出一幅三维地图。

他略作思考,便从无数交错的通道中选定了最近的一条。

随后,他带领红姑娘和花灵进入洞穴。

大约半小时后,他终于从一个一人高的孔洞中钻出。

刚钻出的一瞬,许诺便感受到金纹蟾蜍有所反应,嘴角不禁扬起。

看来此地有机遇,或许会有收获。

随即,他从怀中取出一枚发丘天官印,这是发丘一脉的独特技能。

走出洞穴后,许诺看见前方出现了一条更大的水道。

水量明显超过之前有俑人与青鳞巨蛟的那条,很可能最终也汇入此处。

虽仍在山中,但四周空间已开阔不少,不再压抑狭窄。

远处隐约可见光亮,出口近在咫尺。

众人沿着河岸向光源走去。

不到百米,许诺注意到河岸两边洞穴的岩壁上,竟有明显的人工开凿痕迹,形成了一些台阶,通往上方的岩洞。

地面上零星散布着许多人的骸骨,有的骨头上还残留着破损的铠甲与锈迹斑驳的兵器。

这一幕让许诺联想到画眉的嫂子提起过的遮龙山溶洞里的乱军,这里无疑就是他们当年被困之处。

显而易见,那群人在此洞穴中坚守了很长时间,那些台阶和岩洞不可能一夜之间建成。

这些遗骨腐朽不堪,沿河岸四处可见,有些地方还闪烁着幽幽的磷火,使得洞内气氛阴森。

就在那时,许诺感到金纹蟾蜍蛊突然开口说话了。

它朝着岩壁上的一个洞口拱了拱,并发出一声沉闷、刺耳却充满金属味的叫声。

许诺心中一动,因为这是金纹蟾蜍蛊主动发声,以往它只是在发现金银财宝时简单示意罢了。

他意识到,洞内之物绝非寻常金银,于是立刻运起阙庭神目看向那边。

果然,那洞内的气息与其他洞穴迥然不同,里面肯定有死人,这并不奇怪,毕竟周围遍地都是乱军的尸骨,恐怕不下千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