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热门(1 / 2)

工农兵大学生 艾叶子 1555 字 10小时前

今年的全国研究生考试中,浮州医学院教职员工中有10人报名,目前接到了复试通知的人有4人、正式录取通知的一人、已经有1人收到了不予录取的通知,其他的人还在等待最终的结果。

外科的汪梦龙和生理教研室沈老师是第一批去上海医学院参加面试的考生。

汪梦龙老师属于第一个接到正式录取通知的,同事同学们闻讯都聚集在学校大门口,自发赶来为他们送行。

从他身上,可以看到人的主观努力是可以实现理想、可以达到的目标、的确是事在人为!

沈老师是属于第一个接到“不予录取通知”的。

他是一个老中专毕业生,报考年龄已经是最后一年了;他没有被录取的原因居然是“非专业因素”。

他的专业成绩位列第一,那位指导教授在运动中被曾经的学生批斗过。

面试的时候,沈老师的专业问题回答的也非常好。

这位心有余悸的指导教授还是试探性地问道:“我脱离专业环境已经十年之久。我的业务水平不高,你会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

这位书呆子孙老师,平日里教课时那是一个滔滔不绝眉飞色舞谈笑风生、此时却茫然不解冒然回答:“没有关系啊,上海医学院有这么多着名教授、图书馆里有那么多专业书籍,我自己看书也行啊”。

闻言,那位教授脸色大变,不再提出任何问题,面试就夭折不再进行下去了。

孙老师这时候才恍然大悟,这次考研自己肯定完蛋了,而且是这辈子唯一的一次机会也丢失了。

得知这种情况的老师学生,无不为之跌足叹息,真是要抱憾终身了。

外科的余际舟老师、还在焦急地等待通知,内心的焦急可想而知。

忆江南站在他的身边,给他打气:“能坚持到底的人,一定是胜利者”!余老师感激地点点头“谢谢鼓励”。

张国梁兴高采烈地来找忆江南:“《红楼梦》的票子、买到了,去看吧”!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巅峰之作、历来在民间流传着对《四大名着》的一些说法:“老不看三国、少不看西游、男不看水浒、女不看红楼”。

1962年云集了我国越剧界的着名演员、最终成功搬上了舞台和银幕;当年就引起了巨大的轰动。

文化大革命中它被打成了《一棵大毒草》,1978年它重新放映,受到欢迎的程度,到了不可想象的狂热地步。

人们疯狂了一般地想要先睹为快,千方百计各显神通要弄到这场电影的一张票。

看过电影的人可以到处炫耀、人人都在谈论《红楼梦》、绝大部分的人起码都是看过2遍以上、最多的人看过8遍、看过5、6、7遍的人不在少数。

听说有人为了先睹为快、专门坐火车去北京看红楼梦;就是因为北京排片全国最早、等到上海放映时再赶回上海每场必看。

影片在正常的放映时间内根本就安排不过来,于是开出了早上3点钟的早场和晚上12点以后的夜场。

就连妇产科那位60岁最慈祥爱热闹的曾医生、她也兴致勃勃地赶过3点的早场和12点的晚场多达4次之多;每次都为剧中的林黛玉流下同情的眼泪。

在未婚的青年男女当中,《红楼梦》的吸引力更加无法抗拒;他们在向往自己的未来幸福时,很容易就把自己带进了剧中。

他们常常以贾宝玉和林黛玉自诩、更有那看过红楼梦之后疯狂自杀者把他们的性命都奉献给了《红楼梦》......

忆江南、帅小雅、周淑芬手里紧紧捏着那张、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搞到手的电影票。

紧跟在张国梁的身后,好不容易闯过拥堵的无票人群、出了一身大汗才挤进了电影院……忆江南这是有生以来第一次,这么费劲地去看一场电影。

内科见习半个月,每人分配了5张床位、包括写病历、开医嘱、开处方、每次查房以后的病程记录、要学会视、触、叩、听的手法检查病人身体;

内科带教老师余蜀光还经常组织对疑难病例讨论、再结合书本知识复习《诊断学基础》:整天忙的不亦乐乎,大家都觉得收获极大、虽苦虽累却都乐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