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阎埠贵现在就是要充当这个人证,证明易中海明明知道贾家有钱却还组织大家捐款,就是一种诈捐行为。
再加上从贾家搜出的钱财作为证据,易中海诈捐的罪名几乎可以说是板上钉钉了。
此外,易中海还违规组织捐款,这一系列的行为都让他陷入了极其不利的境地。
即使是一向偏袒易中海的聋老太太出马,恐怕也难以改变这个局面。
当然,这些都是公安在审问过程中给阎埠贵普及的法律知识。
最后,阎埠贵毫不犹豫地在笔录上加上了这件事,将易中海的罪行彻底揭露出来。
然而,此时此刻的易中海对于这一切却浑然不觉。
他紧咬牙关,苦苦支撑着,心中坚信刘海中和阎埠贵绝对不会如此轻易地就供出真相。
毕竟,他们三人可是一条绳上的蚂蚱,谁也跑不了。
易中海心想,只要再等上两三天,等聋老太太出手,他们就一定能够化险为夷。
而另一边的秦淮茹,则展现出了与刘海中和阎埠贵截然不同的聪明才智。
一开始,她也像他们一样,咬紧牙关,拒不吐露半个字。
然而,就在她聆听公安人员的普法时,突然间灵机一动,想到了一个绝妙的脱身之计。
这个办法就是将所有的责任都推卸到贾张氏和易中海身上。
秦淮茹之所以敢如此大胆地往易中海身上泼脏水,完全是因为公安人员已经明确告诉她。
以目前掌握的证据来看,易中海绝对不可能逃脱法律的制裁,只是具体的刑期还需要进一步审理。
既然如此,为了自己能够全身而退,给易中海再加上一些罪名又有何妨呢?
至于贾张氏那边,秦淮茹所言并非虚言。
在贾家,她的地位确实相当低微,家中的大小事务几乎都是由贾张氏说了算。
因此,将责任推到贾张氏身上,对于秦淮茹来说,也并非难事。
不仅如此,秦淮茹更是深谙如何巧妙地利用自己在贾家所处的弱势地位来为自己谋取利益。
就拿这次的捐款事件来说,贾张氏恰好不在场。
按常理这本应是她的责任所在,毕竟当时贾东旭还躺在床上养伤呢。
但秦淮茹却有着自己的一套说辞。
她解释自己没有上过学,仅仅上过扫盲班,对法律更是一窍不通。
而且,以往每一次贾张氏都是这么干的,也从来没有出现过任何问题。
更何况,易中海身为贾东旭的师父,又是四合院的一大爷。
如今贾张氏不在,易中海自然就能够成为贾家的主事人。
毕竟,谁会不希望自家的财富能够越来越多呢?
这并非是什么过错,而是人之常情罢了。
如此一番解释,竟然真的成功地获得了公安人员的认可。
没过多久,秦淮茹、刘海中以及阎埠贵三人的笔录便如预期般地送到了何东的手中。
何东仔细审视着这些签字画押的笔录,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然而,对于那个始终咬紧牙关、不肯开口的易中海,何东此刻实在无暇顾及。
毕竟,有了这些口供作为有力证据,易中海已然注定无法翻身。
于是,何东当机立断,下令将这四人分别关押起来。
毕竟,目前事情尚未最终定论,仍有一些细节需要留意,以防万一。
第二天,阳光透过窗户洒在审讯室里,照亮了何东和他的同事们严肃的面容。
他们按照既定的程序,再次提审那四名嫌疑人。
易中海坐在审讯椅上,面无表情,双眼紧闭,仿佛外界的一切都与他无关。
无论何东如何追问,他始终咬定牙关,一言不发。
另外三人经过一夜的冷静,头脑似乎变得清醒了许多,但他们也深知自己已经无路可退。
于是,他们开始绞尽脑汁地回忆易中海曾经做过的坏事。
希望能找到一些可以减轻自己罪责的线索,同时尽可能地将责任推卸到易中海身上。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间就到了周二。
徐庶并没有像往常一样去轧钢厂上班,而是让徐华帮他向王天福请个假。
随后,他骑上自行车,踏上了完成剩下两家走访任务的计划。
上午,徐庶马不停蹄地走访了剩下的两家。
第一家的情况让他有些意外。
当他刚开口提到易中海的事情时,对方毫不犹豫地打断了他。
并表示他们一家即将搬到其他城市,不想在临走前惹上不必要的麻烦。
徐庶见状,也不好再强求,只能礼貌地告辞。
然而,第二家的反应同样完全出乎徐庶的意料。
在听完徐庶的讲述后,这家人竟然毫不犹豫地表示同意配合调查。
这个答案直接让徐庶激动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