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屹立于燕国大地,目光徐徐扫过这片满目疮痍之境。残垣断壁在冽风中瑟缩,仿若随时都会颓然崩塌;荒芜田野间,杂草肆意疯长,不见一丝庄稼的葱郁,干裂的河道犹如大地狰狞的伤口,触目惊心。衣衫褴褛、形容枯槁的百姓,于废墟中艰难翻找着可用之物,神情麻木,孩子们那微弱而无助的哭声,在空旷天地间久久回荡,如泣如诉。这般惨象,恰似一把把锋锐无比的匕首,狠狠扎进项羽的心间,令他痛彻心扉。
沉思良久,项羽心中涌起一股决绝之意。他猛地大手一挥,声若洪钟般下令:“大军暂缓前行,全力助百姓重建家园!燕国那些昏庸腐朽、只知贪图享乐的王公贵族,已如瓮中之鳖,插翅难逃。当下,我们要借这难得之机,让楚军以赤诚之心,为百姓排忧解难,再借百姓之力,劝降燕国其余城邑。如此,既能将战争对百姓的伤害降至最低,又能赢得燕国百姓的衷心拥戴,何乐不为!”
项羽一声令下,楚军上下迅速响应,一场如火如荼的救援行动就此拉开帷幕。韩信身披熠熠战甲,亲自率领一队士兵,踏入那片荒芜的农田。士兵们人手一把锄头,士气高昂,锄头高高扬起,重重落下,每一下都奋力掘开大片板结如石的土地。韩信一边劳作,一边耐心地向身旁百姓传授楚国先进的耕种之法。他蹲下身子,抓起一把泥土,细致讲解依据土壤质地合理施肥的窍门,又比划着间距,告知百姓密植的要点,只为来年粮食能大幅增产。起初,百姓们满心疑虑,远远地站在一旁观望,眼神中满是警惕与畏惧。毕竟楚军是远道而来的外军,他们长期饱受燕国军队的欺凌,生怕楚军也会肆意践踏他们的生活。然而,随着时间推移,他们见楚军士兵们汗流浃背,却始终热情高涨,不辞辛劳地为他们劳作,毫无怨言。渐渐地,百姓们心中那道防备的高墙开始松动,有人试探着靠近,想要搭把手。韩信见状,笑着鼓励他们,一来二去,百姓们纷纷加入其中,田间地头瞬间热闹非凡。
陈平则带领一群士兵,穿梭于各个村落。他们不辞劳苦,奔赴山上砍伐木材,又前往附近河边,一筐筐地搬运石块和泥土。士兵们分工明确,配合默契,有的手持斧头,利落拆除那些摇摇欲坠、随时可能伤人的残垣;有的专注搭建新的梁柱,手中锤子敲击钉子,发出清脆有力的声响。陈平亲自爬上屋顶,指挥众人施工,粗糙的木材将他的双手磨出了血泡,鲜血渗出,他却浑然不觉。这时,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颤颤巍巍地走上前,双手捧着一块木板,想要帮忙,却因体力不支,一个踉跄差点摔倒。陈平眼疾手快,迅速跳下屋顶,一把扶住老者,脸上挂着温和的笑容,说道:“老人家,您年纪大了,这些粗重活计,交给我们年轻人来做就好,您在一旁歇着,看着我们把房子修好。” 老者望着陈平,嘴唇颤抖,眼中满是感激,却因太过激动,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只能用力点头。在楚军的带动下,百姓们纷纷拿出自家仅有的工具,与士兵们并肩作战。原本冷冷清清、破败萧条的村庄,此刻回荡着欢声笑语,洋溢着融融暖意。
项羽以身作则,挽起衣袖,亲自投身到帮百姓打井的队伍中。他与士兵们一起,双手紧握绳索,一点点将沉重的石制井圈缓缓放下。每放一下,众人齐声呼喊,那有力的号子声仿佛要冲破云霄。随着挖掘不断深入,井底渐渐渗出清澈的井水,在阳光映照下,闪烁着迷人的光泽。周围百姓见状,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欢呼,孩子们兴奋地围在井口,眼睛瞪得溜圆,闪烁着好奇与喜悦的光芒。项羽看着孩子们天真可爱的模样,因连日操劳而疲惫不堪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俯身轻轻抱起一个瘦弱的孩子,坐在一旁的石头上,绘声绘色地给孩子们讲起楚国的故事。他讲楚国英勇无畏的战士如何在战场上奋勇杀敌、保卫家园;讲善良淳朴的百姓如何互帮互助、共渡难关。孩子们听得入了迷,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项羽,小小的脑袋里满是对楚国的憧憬,在他们心中,眼前这位威风凛凛的霸王,已然成为无所不能的英雄。百姓们看到这一幕,心中对楚军最后的畏惧彻底消散,取而代之的是满满的信任与感激,他们的眼神中,充满了对未来生活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