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怀揣着金银财宝,率领两千兵马,在密道中仓皇奔逃。密道内阴暗潮湿,腐臭的气息令人作呕,墙壁上的火把明明灭灭,闪烁的光影映照出众人惊恐与疲惫交织的面容。刘邦心急如焚,一边警惕着四周,一边不住地催促士兵:“快!再快点!” 那声音中满是焦虑,仿佛身后有洪水猛兽正紧追不舍。
好不容易从密道脱身,刘邦一行人来到咸阳城南的翠屏山。然而,还没等他们喘匀一口气,便听闻彭越正率领着侦查能力极强的斥候营在附近搜捕。刘邦大惊失色,他深知彭越的厉害,若是被其斥候营发现,那便是插翅也难飞。
无奈之下,刘邦只得带着队伍在山林间东躲西藏,过上了昼伏夜出的日子。一路上,士兵们疲惫不堪,士气低迷。为了躲避斥候营的搜查,他们专挑那些崎岖难行、人迹罕至的山路行进,常常忍饥挨饿。不少士兵在这艰难的逃亡过程中,因伤病、饥饿而倒在了路旁,可刘邦却顾不上这些,一心只想着如何尽快摆脱追兵。
随着时间的推移,跟在刘邦身边的兵马越来越少。当他们终于逃出彭越斥候营的搜索范围时,原本两千人的队伍,此时仅剩下五百人。众人衣衫破旧,面容憔悴,尽显狼狈之态。
刘邦带着这五百残兵,一路向西逃窜,最终踏入了当时被称作 “巴蜀” 的地界。秦末时期,巴蜀地区仍由秦朝任命的官吏统治,郡守是精明能干的程奇。程奇在巴蜀经营多年,凭借出色的治理能力赢得了颇高的威望。他麾下有一员得力将领陈武,陈武身材魁梧,武艺高强,作战经验丰富,对程奇忠心耿耿。
刘邦一行来到一座城池之下,城墙上的士兵瞬间警惕起来,陈武亲自登上城楼查看。他俯视着城下这群衣衫不整、疲惫不堪的人,厉声喝道:“你们是何人?为何来到此地?”
刘邦赶忙上前,脸上堆满了谦卑的笑容,恭敬地说道:“将军,我们本是响应反秦起义的义军,之前与秦军在巨鹿一带浴血奋战,无奈寡不敌众,队伍被打散了。听闻巴蜀之地安稳太平,我们一路逃亡至此,只求能有一处安身之所。我们这五百兄弟,各个身经百战,若能为大人效力,日后对抗秦军,定能为大人冲锋陷阵,立下赫赫战功。”
陈武听后,眉头紧锁,眼中满是怀疑,他目光如炬地打量着刘邦一行人,说道:“此事我无法擅自做主,需向郡守大人禀报。你们暂且在城外等候,不得轻举妄动。” 说罢,便转身下了城楼。
陈武来到郡守府,将事情的来龙去脉详细地告知了程奇。程奇听闻后,暗自思忖:“如今天下大乱,各方势力错综复杂,这刘邦自称是起义军,谁知他到底怀着什么心思?若是贸然接纳,万一他心怀不轨,岂不是引狼入室?可若是拒之门外,又恐怕错失招揽人才的良机。”
思索再三,程奇决定亲自去会一会这个刘邦。他来到城门口,看着眼前这个虽面容狼狈却眼神透着精明的刘邦,忍不住厉声斥骂:“你这小子,自称是起义军,谁能信你?如今各路反贼打着起义的旗号四处为非作歹,我看你就是其中之一!说,你到底有什么目的?”
刘邦不慌不忙,脸上依旧挂着笑容,拱手说道:“郡守大人息怒!实不相瞒,我刘邦确实是真心反秦起义。之前与秦军的那场恶战,我方损失惨重,才落得如此下场。我听闻大人在巴蜀之地治理有方,百姓安居乐业,心中钦佩不已。如今我等走投无路,恳请大人收留,让我们能有个容身之处。我们愿以巴蜀之地为根基,追随大人,积蓄力量。待时机成熟,一同出兵推翻秦朝,到那时,大人便是这天下的英雄,必将名垂青史!”
程奇听后,心中有所动摇,但仍心存疑虑:“你说得倒是动听,可我凭什么相信你不会背叛我?”
刘邦立刻跪地,一脸诚恳地说道:“大人放心,我刘邦对天发誓,若有二心,天打雷劈!我愿将我的亲信留在大人身边做人质,以表我的诚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