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守义低语:“此番没断章取义吧?”
郑仲夔摇头:“确有此言,孔颖达正是这般说的。”
素来激进的秀才刘子仁按捺不住,起身发问:“学弟所言当真?”
李佑抬手一指藏书楼:“清风书院藏有孔颖达全套着述,已在楼中沉寂近百年。诸位师长、同窗若有疑,尽可自行查阅。”
“多谢指点。”刘子仁肃然一揖。
此时,徐瑜忽然走向苏元禄,长揖道:“陈州士子徐瑜,恳请在清风书院借读一年。”
竟连陈州学子都被吸引至此?
苏元禄心下大喜,忙道:“向学之心人皆有之,公子但留无妨。”
徐瑜八岁丧父,家道中落。兄长虽得武进士,家境稍裕,却始终难寻孔颖达全集。
真正向学之士,非不欲读“闲书”,实乃“闲书”千金难求!
譬如苏皓欲读古文名篇,亦需亲往江南大族藏书楼寻访。
李佑又执笺纸问道:“陈先生,可还要与在下辩孔颖达?不必拘于枯燥辩经,亦可论天道。孔颖达言月亮本无光芒,乃借日光而明,是以有阴晴圆缺。”
“不必辩了。孔颖达说日照月明,那便日照月明。”陈立德话音未落便拂袖而去——他已无颜再留,待本月束修领讫,便要请辞还乡。
李佑环顾众人:“还有谁欲辩孔颖达?”
无人应答。
李佑手中笺纸皆为孔颖达语录,而满座之人对孔氏学问一知半解,谁敢上前争锋?
他又问:“谁还欲辩格位之论?谁还敢言人格非生而平等,当以先天贵贱分高下?”
至少三分之一师生心下反对,却见陈立德前车之鉴,皆不敢发声,唯恐重蹈其覆辙。
辩会总裁柳玭起身道:“既如此,今日之辩,当判李佑胜。”
席间半是欢呼,半是叹息,更有诸多愤愤不平者。
反对格位之论者散如鸟兽,支持者则将李佑团团围住,连数位书院夫子亦上前讨教。
苏如璋冲得最急,拽住李佑道:“李郎,可愿随我去苏州?颖上学术陈腐,难传大道。若至苏州,必成士人追捧之翘楚!”
“不必了,”李佑抽回手,转而向他人一揖,“张先生方才所言……”
柳玭与苏元禄并肩离场。
苏元禄笑问:“督学以为,今日之辩如何?”
柳玭道:“开一时新风也,清风书院必当名动天下。”
“全赖督学主持。”苏元禄语带深意,望其助力传播。
柳玭不置可否,只道:“劳烦山长,将李佑唤至我房中。”
苏元禄颔首:“得督学点拨,乃此子之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