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
这样的人并不少。
就像城门口那些采购商一样。
大家都清楚这里有不少人在钓鱼,因此也有专门来这里收购的商人。
然而,李建设摆摆手说:
“抱歉。”
“我是自己来进货的。”
“这些鱼不卖,我得留着自己用。”
李建设仍在垂钓,之前就让闫埠贵帮忙叫辆三轮车过来。
这么多鱼,他一个人实在搬不走。
三轮车找来后,
李建设收线,
将鱼竿归还给闫埠贵。
把地上的鱼全都捡起,装到三轮车后面。
闫埠贵知道李建设要把这些鱼送往轧钢厂,还特意叮嘱蹬三轮的带上两个大桶。
这下正派上了用场。
现在天冷,桶里加些水,鱼就不会有问题。
李建设挑了一条两斤左右的鱼,
丢进闫埠贵的桶里。
“闫老师。”
“这条送给你了。”
听罢此言,闫埠贵有些过意不去:
“这怎么好意思呢!”
他已经说过不要李建设的鱼。
但李建设摇摇头说:
“好了,你的鱼竿给了我好运,我先告辞了。”
说完,骑车先行一步,直奔轧钢厂。
快到午饭时间了。
李建设送来鱼时,仓库那边见到这些活蹦乱跳的鱼,尤其是体型不小,顿时引起不小的 动。
如今,
水库、
主要河流,
还能捕捞的鱼已经所剩无几。
像李建设一下子送来十几条鲜活的大鱼,其中最大的超过十斤,也是极少见的。
不远处,
孙莲花正在指挥卸货。
她主要负责工厂粮油采购,这些都是大宗货物,运到后需要卸货入库。
正忙碌之际,
听见那边的喧哗声,
她过去查看。
又见一位年轻人走来,带来了许多鱼。
听着周围人的议论,孙莲花立刻明白,这位就是刚入职的采购员李建设。
从他的言语中得知,这些鱼全是他亲手钓的。
不过工厂并不在意这些鱼是收购来的还是捕捞来的,只看是否符合定价表即可。
过磅时,后勤人员忍不住赞叹:
“这鱼真新鲜啊,还活着呢。”
“称完赶快放进鱼塘,养几天,招待时的菜单能添好几个菜。”
“李建设同志真厉害。”
“没想到。”
“他居然钓到了这么多鱼。”
得知这些鱼都是李建设送来的,李卫民也颇感欣慰。
看来,把李建设招进厂里是对的。
其中有一条超过十斤的大头鱼,在他见过的鱼里算不上特别大。
几年前,城外水库还能轻易抓到三十多斤的大鱼。
但近两年,大鱼已经非常稀少了。
单这一条鱼头,就能做一道经典菜肴。
正好近期有接待任务,而且领导恰好爱吃鱼。
如今有了李建设带来的这些鱼,那就再合适不过了。
这些鱼都已过磅登记。
有人还问起钓鱼的具体地点,似乎也想试试手气。
这件事甚至让李卫民注意到了,前来了解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