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 深造(2 / 2)

“也好。”

“自己置办的家业,住着也踏实。”

“若有需要搭把手的,只管开口。”

“弟子省得。”

跟程青师傅聊了这许久,秦恒心里的那股子憋闷去了不少,对往后的路也看得更清楚了些。

开天工斋的计划虽说暂时放下了,他却不泄气。

他信,只要自己肯下功夫,总有一天,天工斋的名头,能在整个古玩行当里叫响!

眼下,头等大事,是先寻个安稳妥当的新住处。

至于柳宁芝和吴三通那两个蹦跶的角色,他暂时懒得搭理。

若他们还不知好歹来寻衅,他不介意让他们再尝尝厉害!

听了程青师傅的劝,秦恒暂时把开天工斋的念头压在了心头。

他明白,师傅的每句话都有分量,不是随便说说。

平城这潭水如此之深,凭自己这点斤两,冒失跳进去,怕是连个水花都溅不起来,就得给吞没干净。

眼下最要紧的,还是收敛锋芒,积蓄本事。

于是,秦恒又回到了灵宝阁当学徒的平静日子。

只是,这一回,程青教他的东西,明显比先前更成章法,也更往深里去了。

程青看秦恒能听进劝,又沉得住气,眉宇间也多了几分实实在在的欣赏。

这徒弟,不单天分好。

性子也比同龄人稳重许多,给他些时日,定能成气候。

因此,他也不再掖着藏着,开始把自己压箱底的真功夫。

一点点地教给秦恒。

不再是光说些道理,更多的是让他亲自动手,传授些实在的经验。

程青隔三差五会从灵宝阁那鲜有人至的后院库房里。

拿出些有说头的老物件。

这些东西,有的是流传有绪的稀罕宝贝。

有的却是做得能以假乱真的仿货。

有的品相周正,光鲜亮丽,有的却破损严重,等着修复。

每件东西,程青都先让秦恒自个儿上手看,仔细琢磨,然后再讲出自己的看法和道理。

秦恒有金瞳相助,往往能直接点出物件的真假和年份,就连一些细小的毛病和暗伤也瞒不过他。

但这还不够。

程青要教他的,不光是“认得出来”,更要“说得明白”。

“这件元青花缠枝牡丹纹大罐。”

程青指着一件青花发色有些发飘的瓷器。

“你看出来是仿的,不差。”

“但具体仿在哪个时候?仿品的毛病又出在哪儿?”

秦恒定睛细瞧,金瞳给出的讯息和他平日里从程青那学到的东西在脑子里一对照。

“师傅,这罐子胎土虽然也用了麻仓土,但淘得不干净,颗粒感重了些。”

“青花发色虽然也在学苏麻离青那种晕散劲儿,可仔细看,铁锈斑是浮在面上的,不够沉。”

“特别是这底足,火石红太匀净鲜亮了,是后头做上去的。”

“弟子估摸着,这应该是民国时候仿得比较好的。”

程青面露赞许,点了点头。

“看得仔细,说得也准。”

“再说这件战国螭龙纹玉佩,你觉得它新在什么地方?”

秦恒把玉佩托在手心,感受着那股凉沁沁的质感,金瞳早已有了判断,但他还是按着程青教的法子,从玉料、沁色、包浆、工手几个方面细细分辨。

“师傅,这玉佩料子虽然是和田青玉,但油头不足,摸着有点发干。”

“其上的土沁色泽单一,层次感不强,像是用化学药剂速成的。”

“最重要的是这雕工,线条虽然流畅,但转折之处略显生硬,缺乏古人那种随性而为、“一气呵成的神韵,尤其是螭龙的眼睛,形似而神不足。”

“这应是现代仿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