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丹阳郡守设罗网,寒光剑影破玄甲(2 / 2)

玄甲军的阵脚已乱,蔡佳轩趁机拉着她踏入暗河,水流带着他们冲出芦苇荡,却见渡口停着艘乌篷船,船头立着个渔翁,斗笠下露出半片顾氏玉珏。“顾氏旧部,见过小娘子。”渔翁低声,“刘裕的大军已过长江,世族追兵还有三十里。”

船行至中流,王嘉馨望着渐渐消失的丹阳城,掌心的玉佩裂痕又深了几分。蔡佳轩为她包扎手臂的箭伤,剑穗上的金丝缠着她的发丝,像道解不开的结:“方才在芦苇荡,我看见你外祖母的战魂了。”他轻笑,“她举着断剑,护着那些寒门百姓。”

她低头,见水中倒映的自己,鬓边木簪不知何时失落,发丝间缠着的,竟是蔡佳轩剑穗上的金丝。远处传来狼嚎,不是追兵,是北方的呼唤,那里有胡笳,有风沙,却没有朱门的枷锁。

“佳轩,”她忽然握住他的手,掌心的茧子磨着她的剑伤,“等过了长江,我们就找片竹林定居吧。”她望向他眉间的朱砂痣,“种梅树,练剑,教寒门子弟读书。”

他点头,剑穗扫过水面,惊起的涟漪中,浮现出古刹残碑的“初心”二字。丹阳郡守的令旗在风中猎猎作响,却再也追不上这艘驶向北方的船。而腰间的玉佩,裂痕虽深,却仍挂在她腰间,像在等待某个时刻,某个她亲手解下,与王氏决裂的时刻。

是夜,丹阳城的郡守望着手中的断印,忽然发现印泥里混着芦苇絮,絮中藏着片冬梅瓣——正是顾氏女将当年的战旗纹样。他忽然想起,顾氏抗胡时,曾说“剑穗所指,民心所向”,如今这对鸳鸯剑,不正是在重走顾氏的旧路?

乌篷船在江心颠簸,蔡佳轩与王嘉馨背靠背而坐,听着芦苇荡的风声。她摸着玉佩的裂痕,忽然轻笑:“外祖母的剑穗化了梅树,我们的剑穗,或许会化成桥,让寒门与世族,终有一日能并肩而立。”

他握住她的手,感受着剑穗的温度:“若真有那一日,我便在桥头种满冬梅,让世族的车马,寒门的草鞋,都能在梅香里同行。”

雾散了,月光照在江面,像撒了把碎银。王嘉馨望着蔡佳轩被月光照亮的侧脸,忽然明白,所谓突围,不是冲破甲士的罗网,而是在彼此眼中,看见比世族更广阔的天地。腰间的玉佩还在,却不再是枷锁,而是裂痕中透出的,属于他们自己的光。

船尾的芦苇荡渐渐消失在夜色中,王嘉馨解下玉佩,放在船头,任它随着水波摇晃。裂痕在月光下格外醒目,却始终未断。蔡佳轩望着她的侧影,忽然想起初遇时广寒门的阳光,那时的她,是高高在上的贵女,而如今,是与他共赴生死的剑侣。江风掠过,带走最后一片芦苇絮,却带不走双剑合璧的清光,在这乱世的秋夜里,照亮了他们北上的路,也照亮了,那个终将到来的,属于初心的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