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青萍之末风乍起,沧海尽头浪自平(观自然)(2 / 2)

张翁虽盲,却感应到灵气波动,摸索着上前:\"仙长可是在画'海天秘图'?老汉年轻时曾听祖辈说,大禹治水时绘有《水经图》,能知天下水脉灵气走向,莫非就是这般气象?\"

蔡佳轩扶老人坐下,说道:\"老伯虽目不能视,却能以心听潮,比常人更懂自然之道。所谓'海天秘图',不过是天地规律的显化。就像这海风,看似无形,却受日月星辰牵引;这潮水,看似狂暴,却遵循月相盈亏。\"

王嘉馨接口道:\"世人常言'人定胜天',却不知天本无常,人亦有常。若能顺应自然之道,又何须与天相争?就像老伯的渔歌,'生涯尽在浪花里',看似随波逐流,实则暗合天道。\"

张翁点头笑道:\"老汉打了一辈子鱼,别的不懂,只知道什么时候该出海,什么时候该收网。有一回台风将至,邻村人不信老汉的潮声,硬要出海,结果船毁人亡......\"

正说着,忽闻窗外风声骤紧,海水轰鸣如雷。蔡佳轩推窗望去,只见东南方乌云如墨,狂风卷起屋瓦,远处海面上竟有龙吸水之景。他抓起竹杖就要出门,却被王嘉馨拉住:\"且慢,这风中有妖气!\"

王嘉馨指尖凝出莲花状灵光,向风中掷去。但见灵光所过之处,狂风竟化作无数黑色鳞片,簌簌落地,露出躲在风后的巨蟒——其身粗如梁柱,鳞片泛着幽蓝光泽,头顶竟生着鹿角。

\"原来是东海鲛蟒,竟敢借台风为祸!\"蔡佳轩竹杖横扫,青芒过处,鲛蟒鳞片纷纷剥落,露出底下缠绕的锁链——正是当年大禹治水时用来锁蛟的\"九环金锁链\"。

鲛蟒甩尾击浪,嘶吼道:\"吾被大禹锁在海底三千年,今锁灵阵破,灵气外泄,吾方能脱困!尔等凡人,安敢阻我!\"

王嘉馨见状,取出女娲补天石碎片凌空一照,鲛蟒顿时蜷伏在地,锁链上泛起金光:\"上古禁制岂会无故破损?你被私欲蒙蔽,竟不知这锁链松动,正是天道给你的机缘。若你就此悔改,守护海域生灵,尚可修得正果。\"

鲛蟒闻言,眼中凶光渐退,忽然开口叹道:\"罢了,吾原以为天道不公,却不知三千年后,竟有仙人点化。当年大禹锁我时曾言:'若要脱难,需等无心人。'想来便是二位了。\"

蔡佳轩挥杖斩断残链,却留了一环在鲛蟒颈间:\"非是无心,而是有心。天地有仁心,故能长养万物;生灵有慈心,方能与道相合。你且记住,今后若再为祸人间,这竹杖必取你性命。\"

鲛蟒点头称是,化作一道蓝光潜入深海。此时风停雨住,海面归于平静,一轮明月从云隙中透出,洒下银辉万点。

次日清晨,蔡佳轩与王嘉馨登上山顶,俯瞰沧海。但见潮水退去,沙滩上遗留无数贝壳、海星,在阳光下闪烁。王嘉馨弯腰拾起一枚海螺,放在耳边倾听,里面竟传来隐约潮声。

\"你听,这海螺中藏着整个沧海的声音。\"她将海螺递给蔡佳轩,\"就像人心,虽小却能容纳天地万象。\"

蔡佳轩接过海螺,闭目细听,忽然露出微笑:\"我听见了,是风的轨迹,是潮的呼吸,是万物生灭的韵律。嘉馨,你可还记得在广寒门初见时,众人笑我攀龙附凤?那时我只道命运不公,却不知一切皆是天道伏笔。\"

王嘉馨望着远处扬帆的渔船,轻声道:\"就像这青萍之末的风,看似偶然,实则必然。世家大族的压迫,北地妖氛的肆虐,乃至今日的沧海观涛,都是我们悟道的必经之路。\"

正说间,忽见张翁拄着拐杖上山,身后跟着一群村民。老丈虽盲,却走得稳健,他抬手向海天交界处一指:\"仙长快看,潮信来了!\"

但见海平面上,一条白线由远及近,如万马奔腾,却又整齐有序。潮水漫过沙滩,将昨日的足迹尽数抹去,却留下无数活蹦乱跳的鱼虾。村民们欢呼着下海捡拾,脸上洋溢着喜悦。

蔡佳轩以竹杖画地,潮水竟在他脚下形成一个巨大的太极图,阴阳鱼眼处分别是青萍和贝壳。他望向王嘉馨,眼中尽是通明之意:\"所谓'沧海尽头浪自平',非是浪涛止息,而是懂得顺势而为。风也好,潮也罢,皆为天道之表象。若能看透表象,直指本心,方知自然之道,本就蕴含在一呼一吸之间。\"

王嘉馨点头笑道:\"正是如此。你看那潮起潮落,看似循环往复,实则每一朵浪花都不曾重复。就像人间朝代更迭,隋文帝伐陈是统一大业,却也免不了生灵涂炭。但天道自有平衡,就像这潮水退去,总会留下生机。\"

此时,海风轻拂,青萍洲的浮萍又开始翻转叶面,预示着新一轮的风起。蔡佳轩与王嘉馨相视而笑,携手踏浪而行,青竹杖与九龙剑穗在阳光下交相辉映,宛如两道流光融入海天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