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下属说道:“相爷,这私盐的来源辽邦,不仅有盐户私自贩卖,还有商人从中牟利。而且,汴京城内的私盐市场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几乎每个富贵人家都有私盐的渠道。要彻底查清,难度极大。”
文彦博沉思片刻,说道:“我知道此事困难重重。但官盐的滞销和国库收入的减少,已经对朝廷造成了严重影响。我们必须采取措施,既要打击私盐贩卖,又要避免引发更大的社会动荡。”
文彦博的话音刚落,屋内一片沉默。众官员面面相觑,谁也不想在这个时候出头。这差事就像烫手的山芋,得罪人的事谁也不想干。
一名官员小心翼翼地说道:“相爷,这私盐之事,涉及面太广。汴京城内的富贵人家几乎都偷偷购买私盐,一旦我们开始调查,必然会触动他们的利益。这些人背后可能有强大的势力,我们恐怕会惹祸上身。”
又一名官员也附和道:“是啊,相爷。而且,这些私盐的销售渠道错综复杂,涉及边境的走私者、地方的盐贩,甚至可能有地方官员暗中勾结。我们一旦动手,不仅可能引发社会动荡,还可能被牵连其中。”
众官员听后,虽然心中仍然忐忑,但也不得不承认文彦博说得有理。一名官员试探性地说道:“相爷,我们就按照官家意思先从边境的走私通道入手,加强巡逻,堵住私盐的源头即可。至于汴京城内,还需谨慎行事,毕竟涉及面太广,稍有不慎就会引发更大的麻烦。”
这时,一名官员突然说道:“相爷,下官想起一人,或许可以胜任此职——监察御史包拯!”
文彦博微微一愣,随即点了点头,说道:“包拯?此人确实是个不错的选择。包拯为官清正廉明,敢于直言进谏,不畏权贵,曾多次弹劾权贵,为民伸冤。他性情峭直,嫉恶如仇,但又不失忠恕之道,是个难得的清官。让他来查私盐之事,或许能打开局面。”
众官员纷纷点头,表示赞同。包拯的名声早已传遍朝野,他不仅以清廉着称,还以刚正不阿、敢于得罪权贵而闻名。
文彦博沉思片刻后说道:“好,那就请包拯来查私盐之事。不过,此事关系重大,我们也要暗中支持他,确保他能顺利开展工作。同时,也要提醒他,行事要谨慎,不可打草惊蛇。”
众官员领命而去,心中也松了一口气。包拯的名声让他们相信,有了他出马,私盐之事或许真的能有所突破。
第二天早朝上,文彦博向赵祯推荐了包拯来查私盐一案。赵祯听后,微微点头,说道:“包拯为人刚正不阿,敢于直言,确实是个合适的人选。就依文卿所言,命包爱卿负责调查私盐之事,务必查明真相,断绝辽邦私盐流入。”
赵祯话音刚落,包拯便出列,拱手道:“谢官家信任,臣必当尽力。然而,臣有一事,不得不先奏明官家。”
包拯正色道:“官家,臣受命查私盐之事,深知此事关系重大。然而,臣在调查之初,便发现宫中亦有使用私盐之举。若宫中不禁私盐,臣恐此案难以查下去。”
此言一出,朝堂上一片哗然。众官员面面相觑,心中暗自惊叹包拯的胆量。赵祯的脸色也一变,心里暗自恼怒,心想:“好你个包黑子,就算让朕宫中禁盐,你也不能如此当众直白地说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