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绣谱秘辛(2 / 2)

挖掘到三米深时,铁锹碰到了坚硬物,—是个巨大的铁皮包角木箱!箱中整齐码放着二十多卷缂丝,每卷都记载着某类典籍的精华内容。最珍贵的是一套《永乐大典》的前身——《淳熙秘阁书目》的绣本!

\"这是无价之宝啊!\"闻讯赶来的一家图书馆专家激动得热泪盈眶,\"《淳熙书目》原本早已失传,这些内容...\"

媒体再次将玄瞳阁推上热搜。更令人惊喜的是,随着《绣谱》密码的逐步破解,他们在江西、福建等地又陆续发现了三处类似的\"绣品藏书\",填补了无数历史空白。

\"这才是真正的'绣里藏珍'!\"在一些电视台专访中,慕枫举着一幅复原的绣品说,\"我们的祖先用针线守护了文明的火种...\"

庆功宴上,秦玥已经算不清这是第几次庆祝了:\"慕哥,咱们现在算不算'级文化功臣'了?\"

\"别飘。\"慕枫笑着抿了口茶,\"明天还有个河南来的客人,说是有方汉代铜印...\"

话音未落,门铃响起。一个风尘仆仆的中年汉子站在门外,手里提着个麻袋:\"慕老师,俺家盖房挖出些瓶瓶罐罐,您给瞧瞧?\"

麻袋打开,里面是几个沾满泥土的陶俑。当慕枫的玄瞳看清其中一个文吏俑衣襟下的\"阳陵\"二字刻款时,手中的茶杯\"啪\"地掉在了地上,这竟是汉景帝阳陵的陪葬俑!

\"阳陵?\"林小川的声音都变调了,\"就是那个'文景之治'的汉景帝陵?\"

慕枫的玄瞳仔细扫描这几个灰陶俑。文吏俑、侍女俑、武士俑...虽然表面斑驳,但胎质坚实,彩绘残留处的颜料成分与已知的阳陵出土物完全一致。最确凿的证据是那个文吏俑衣襟下的刻款,\"阳陵令史\",这是典型的西汉早期官俑标记!

中年汉子叫王铁柱,家在咸阳北塬。最近村里统一规划建房,他家地基挖到三米多深时,发现了这些陶俑。

\"就...就这几个?\"慕枫强压激动问道。

王铁柱搓着手:\"还有好些呢,村主任说先别动,让文物局来看看...\"

慕枫立刻联系了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第二天,一支专业队伍开赴现场。勘探结果令人震惊,这里竟然是个未被盗扰的阳陵陪葬坑!

\"理论上阳陵区早就勘探完了...\"带队的老教授推着眼镜说,\"这个陪葬坑的位置很特殊,刚好在两块已探明区域之间...\"

经过两周的抢救性发掘,共出土陶俑、陶器等文物三百余件。最珍贵的是套完整的\"乐舞百戏\"俑群,生动再现了西汉宫廷娱乐场景。

\"这发现太重要了!\"一位记者在现场报道中说,\"对研究汉代礼乐制度具有重大意义...\"

作为发现者,王铁柱获得了五十万元奖励,而慕枫则被特聘为考古顾问。在整理出土文物时,他的玄瞳突然注意到某个破损陶俑的断面有些异常,里面似乎藏着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