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财政和修路(2 / 2)

“要是能被朝廷招揽,那可真是光宗耀祖啊!”另一个人附和道,眼中透露出对老石匠侄子的羡慕之情。

老人家点了点头,继续说道:“陛下如此英明,咱们大雍的未来肯定是一片光明。咱们这些手艺人,只要有真本事,就一定能靠自己的努力过上好日子。”

与此同时,大雍皇宫内,李云湛正坐在龙案前,手中拿着一份份奏折,眉头微微蹙起,认真地计算着各部的财政收入。他面前摊开的奏折上,密密麻麻地记录着数据。

税务部收入,总计为八百九十万贯,。”李云湛低声念道,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欣慰。他拿起笔,在奏折的空白处批注道:“此乃百姓安居乐业、工商繁盛之成果,望诸臣勤勉尽职,勿负朕望。”

接着,他又翻开工部的奏折,上面详细记录了各项工程的开支与收益。他仔细查看后,说道:“工部今年承接了皇宫修建……五处工程,耗费铜钱二百四十五万贯,但通过出售城砖残料等,回笼资金七万贯。此外,新开设的官营水泥厂,盈利十三万贯。”他拿起算筹,轻轻拨动,算出工部今年的净支出为二十五万贯铜钱。

李云湛微微点头,心中暗自盘算:“今年国库充盈,足以支持明年的大规模水利工程,还能拨出一部分用于赈灾和扶持手工业发展。大雍的根基愈发稳固,百姓的日子也能过得更好。”他提起朱笔,在奏折上批下“准奏”二字,随后又写了一道圣旨,命税务部拨款二十万贯铜钱,用于奖励和扶持民间技艺高超的工匠,鼓励他们为朝廷效力。

放下笔,李云湛的眉间微微皱起,目光落在奏折的空白处,似乎在思考着更长远的计划。他低声自语道:“,开支亦不可小觑。仅边疆的烽火台修缮一项、兵甲更新,至少需三十万贯。

明年开春的水利工程,疏通河道、加固堤坝,五百万贯也打不住;还有农业,推广新种、改良农具,至少也要一百万贯……”

他深深地叹息一声,缓缓地摇了摇头,满脸愁容地说道:“这些费用加起来,可真是一笔不小的数目啊!虽然国库目前还有一些盈余,但如此巨大的开支,还是让我们感到有些力不从心啊。”李云湛心里非常清楚,仅仅依靠现有的财政收入,要想支撑起这些宏伟的计划,实在是太难了。

他不禁陷入了沉思,眉头紧锁,苦思冥想着解决办法。作为一个穿越者,李云湛深知“要想富,先修路”这个道理。交通的便利性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至关重要,它不仅能够促进商业的繁荣,还能够加强各地之间的联系,从而稳固国家的统治。

想到这里,李云湛猛地抬起头,他的目光变得异常坚定,仿佛已经看到了大雍未来的繁荣景象。他喃喃自语道:“看来,明年最重要的项目就是修路了。只有先把道路修好,才能让大雍的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才能真正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