叛军手中的武器,看起来像是普通的烧火棍,但当这些“烧火棍”冒出火光和白烟时,辽军士兵们惊恐地发现,这些武器的威力远超他们的想象。火光一闪,白烟一冒,辽军士兵们纷纷倒下,鲜血四溅,惨叫声此起彼伏。
“他们是魔鬼。”
兴汉军的士兵们手持火枪,迅速推进。他们训练有素,配合默契,每一步都显得从容不迫。火枪的射击声不断响起,辽军士兵们在枪林弹雨中纷纷倒下,无法组织有效的抵抗。
此时兴汉军看贝辽军败局已定,便大喊出:缴械不杀。”
辽军听见叛军大喊“缴械不杀”,心中一震。这四个字在战场上如同惊雷,让原本混乱的辽军士兵们瞬间安静下来。他们停下手中的武器,愣愣地看着冲进城内的叛军士兵。
“缴械不杀,真的不杀我们吗?”一名辽军士兵小声地问身边的同伴,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颤抖。
“别管那么多了,先放下武器再说。”另一名士兵回答道,他一边说着,一边缓缓放下了手中的长矛。
周围的辽军士兵们似乎被这句话触动了,纷纷开始放下手中的武器。他们看着兴汉军士兵们手持火枪,一步步逼近,心中充满了复杂的情绪。恐惧、迷茫、甚至是希望,这些情绪交织在一起,让他们不知所措。
“放下武器,我们不会伤其性命。”兴汉军的士兵们高声喊道,他们的声音在城内回荡,让更多的辽军士兵听到了这句。
辽军士兵们开始三三两两地聚集在一起,将武器堆放在地上。他们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期待,希望这句“缴械不杀”不是空话。
兴汉军的士兵们分成两部分,一部分继续往城内冲去,一部分则负责看着受降的士兵。放下武器的辽军士兵们看着叛军没有杀他们,心里终于松了一口气。他们虽然被缴了械,但至少保住了性命,这在战场上已经是难得的幸运。
“好,武器都放下了,排成队列!”兴汉军的士兵们大声指挥着,他们的语气中带着一丝严厉,但并没有过度的暴力。辽军士兵们虽然心中仍然有些不安,但看到叛军并没有对他们采取进一步的行动,心中的恐惧也逐渐减轻。
“排好队,不要乱动!”兴汉军的士兵们继续指挥着,他们将缴械的辽军士兵们集中在一起,然后迅速将他们带离战场,安置在相对安全的地方。
另一部分兴汉军士兵继续向城内推进。他们知道,虽然城门已经被攻破,但城内的战斗还远未结束。他们必须迅速控制城内的关键位置,确保战斗的胜利。
兴汉军的推进部队在城内迅速展开行动。他们分成多个小队,每队负责一个区域,确保无一遗漏。士兵们手持火枪,警惕地穿梭在狭窄的街道和巷弄之间,随时准备应对可能出现的抵抗。
“小心,前面可能有埋伏!”一名兴汉军士兵低声提醒同伴,他们正沿着一条狭窄的街道前进,两侧的房屋紧闭着门窗,显得格外安静。
“明白。”另一名士兵回应道,他的目光紧紧盯着前方,手中的火枪随时准备射击。
突然,从一座房屋的窗户后射出一支箭矢,险些命中一名兴汉军士兵。他迅速躲闪,同时大声呼喊:“有敌人!”
兴汉军士兵们迅速反应,几声枪响后,房屋内传来一声惨叫。他们冲进房屋,发现几名辽军士兵正试图抵抗,但最终被兴汉军的火力压制。
快,继续前进!”班长迅速下令,他们继续向城内的深处推进。
兴汉军的推进部队迅速控制了城内的几个关键位置,包括刺史官署、粮仓和兵库。这些地方对于控制整个城市至关重要。兴汉军的士兵们在这些位置设立了防御阵地,准备应对可能出现的反击。
面对兴汉军的推进,城内的辽军守军陷入了混乱。一些士兵选择了投降,他们放下武器,排成队列,等待兴汉军的处置。然而,也有一些辽军将领和官员选择了另一条路。
在刺史官署内,刺史和几名辽将官聚集在一起,面对着破城的现实,他们的眼神中充满了绝望。
“我们已经输了,城门已破,士兵们大多投降,我们还能做什么?”一名将领低声说道。
“我们是大辽的臣子,不能辱没我们的职责。”另一名将官坚定地说道,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决绝。
最终刺史和将官们选择了自杀,以死明志。他们在城主府内点燃了火把,将自己和府邸一同化为灰烬。他们的尸体在火焰中扭曲,成为了这场战斗的牺牲者。
随着兴汉军逐步控制了城内的关键位置,战斗逐渐接近尾声。城内的守军大多选择了投降,兴汉军的士兵们将他们集中起来,妥善安置。
最终,归化城的战斗以兴汉军的胜利告终。城门被攻破,关键位置被控制,守军大多投降,一些刺史和将官选择了自杀。兴汉军的士兵们在城内设立了临时指挥部,开始着手恢复城内的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