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章 夺权政变(1 / 2)

在上京城的一座府邸中,张俭哀声叹息。他原本是大辽的一位重要官员,历任多个要职,最终成为辽代的宰相,位极人臣。张俭出身于一个官宦家庭,其父张雍曾任左赞善大夫,相当于太子府办公室主任,去世后被追赠“太子太傅”。张俭自己也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官员,34岁时考中进士,名列第一,随后在大辽朝廷中一路高升。

张俭的仕途非常顺利,他曾在云州担任幕官,后被辽圣宗赏识,带回朝中重用。他在辽圣宗时期屡获提拔,历任监察御史、司门外郎、礼部郎中、知制诰等职,最终成为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同知枢密院事等要职。辽圣宗去世后,张俭还被耶律宗真任命为太傅、太师等职,继续在朝中发挥重要作用。

然而,张俭在目睹大辽从兴盛走向衰败的过程中,心中充满了忧虑。耶律重元通过政变登上皇位后,大辽的局势急转直下。军事上的连续失利,让大辽的国力急剧衰退,大辽的根基已经动摇。

张俭坐在府邸的书房内,望着窗外飘落的雪花,心中满是忧虑。他长叹一声,正准备起身去休息,却听到门外传来一阵脚步声。不一会儿,亲兵进来禀报道:“老爷,枢密直学士王纲大和将作监姚景熙大求见。”

张俭听了家丁的话抬头随即说道:“让他们进来。”他深知王纲和姚景熙都是后辈中的才俊,此番前来,必定有要事相商。

片刻后,王纲和姚景熙快步走进书房,见到张俭,两人齐齐拱手行礼,说道:“下官拜见张大人。”

张俭微微点头,示意两人坐下,说道:“两位小友不必多礼,快快请坐。”他吩咐下人为两人斟上热茶,关切地问道:“两位此番前来,有何要事?”

王纲叹了口气,说道:“张大人,如今大辽国难当头,局势愈发艰难。新帝继位F,朝中奸佞当道,忠良受排挤,百姓怨声载道。晚辈们心中忧虑不已,特来向大人请教,如今我们该如何是好?”

张俭心中对王纲的话表示不屑。王纲和姚景熙两人受先帝赏识,但不受新皇赏识,王纲的话在张俭看来有些过不满意现状。

张俭微微一笑,语气中带着一丝老气横秋,说道:“如今老夫已是风烛残年,看尽了朝堂的风云变幻。你们这些后辈,总是心急气躁,对现状不满,却不知大局已定,非一己之力所能改变。”

张俭继续说道:“新帝继位,朝中有些动荡,这是难免之事。你们心中自然有些不平。但这又能如何?朝堂之事,岂是你们这些后辈所能轻易插手的?”

王纲听后,微微皱眉,说道:“张大人,晚辈们并非只为自己着想。大辽如今的局势,北方草原部落皆反,北方失去控制,如今上京城直面鞑靼铁骑兵锋之下,南京道和西京大同府被南方叛军乱军所占据。大辽的军事政治局势已经败坏到无法挽救的地步,甚至对女真人作战连遭惨败,如今契丹、奚、汉各族更是内讧不断。我们希望能为国家尽一份力,不知大人可有何良策?”

张俭缓缓地摇了摇头,脸上露出一抹无奈的神色,叹息道:“良策啊……老夫又何尝不想为大辽找到一条生路呢?只可惜,如今大辽的局势,绝非短时间内可以轻易扭转的。”

他的声音中透露出一股深深的无力感,仿佛对眼前的局面已经束手无策。接着,张俭继续说道:“就在百日之前,我大辽还是如日中天,国势正盛,四方来朝,威震天下。然而,谁能料到短短百日之间,局势竟然会发生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呢?”

他的眉头紧紧皱起,似乎对这突如其来的变故感到十分困惑和不解。张俭接着描述道:“如今,南方的汉民纷纷起义,北方的部落和游牧民族也都起来造反,而更要命的是,东边的女真人竟然也在这个时候揭竿而起,对我大辽构成了严重的威胁。”

说到这里,张俭的语气越发沉重,“大辽的军事和政治局势已经败坏到了无法挽救的地步,这实在是令人痛心疾首啊!”

王纲和姚景熙听了张俭的这番话,心中同样充满了困惑和忧虑。他们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的眼神中看到了同样的疑问:为何大辽的局势会在如此短的时间内急转直下呢?

这变化实在太过突然,让人猝不及防。百日之前,大辽还是那个强大的帝国,如今却已面临亡国的危机,这实在是让人难以置信。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变故,王纲和姚景熙都感到茫然无措,不知道该如何应对这前所未有的困境。

王纲眉头紧蹙,一脸凝重地问道:“张大人,依您之见,这背后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为何大辽的局势会如此迅速地恶化呢?”

张俭低头沉思了一会儿,缓缓说道:“这其中的缘由,恐怕并非三言两语能够道尽。大辽如今面临的困境,是多方面原因。首先,朝中腐败,官员们贪污受贿、结党营私,导致朝廷失去了公信力和民心。其次,经济凋敝,百姓生活困苦,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再者,对外战争失利,尤其是对平叛的战争,败多胜少,不仅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还使得民力凋零,国力急剧衰退。”

姚景熙听后,微微颔首,表示赞同张俭的观点,他说道:“张大人所言甚是。如今大辽的局势,确实是内忧外患,积重难返啊。”

张俭微微一笑,接着说道:“应对之策,老夫目前也尚无良策。不过,当务之急,是要想尽办法稳固现有的局势,尽量减少百姓的苦难。只有这样,才能为日后的改革和发展创造条件。”

王纲听后,说道:“张大人,晚辈们愿听从您的安排,尽自己的一份力。

张俭说道:“你们先回去,多留意朝中和民间的动态,若有异常,及时向我禀报。”

王纲和姚景熙听后,齐齐拱手道:“晚辈遵命!”

女真部落的叛乱已经持续了大半月。女真部落的首领阿道闲正站在一座小山丘上,指挥着他的军队与辽军激战。阿道闲身穿厚重的皮甲,手持长刀,目光如炬,望着远方的战场,心中充满了对胜利的渴望。

“全体听令,冲锋!”阿道闲大声喊道,声音在战场上回荡。女真士兵们听到命令后,纷纷呐喊着冲向辽军的阵地。他们手中的武器在阳光下闪烁着寒光,如同一群猛兽般冲向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