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云湛一直看着玩具作坊账本,这个作坊原本是为了掩护私盐生意而建立的,表面上生产一些玩具,但实际上却暗中贩卖私盐。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玩具生意一直不温不火,甚至有些亏本。虽然作坊的主要目的是掩护私盐生意,但长期亏本还一直开下去,唯恐也引起了他人的怀疑。
李云湛意识道,必须找到一个既能掩盖私盐生意,又能盈利的项目。于是,他决定模仿后世义乌的小商品生产模式,将作坊转型为生产小商品的工厂,然后批发给小商贩。
李云湛立即行动起来,召集了作坊内的工匠和伙计,宣布了自己的计划。工匠们虽然有些疑惑,但看到李云湛的决心,也纷纷点头同意。
“少爷,您真的要放弃玩具生意,改做小商品吗?”一位工匠问道。
李云湛点了点头,说道:“是的,玩具生意一直不景气,而小商品的市场需求更大。我们要转型,生产一些实用的小商品,比如发簪、手帕、香囊之类的东西,然后批发给小商贩。”
工匠们听后,纷纷点头,表示支持。李云湛知道,要想让作坊转型成功,必须要有创新的商业模式。于是,他决定推出一项新的营销方式:每次批发时,都会书写一张单书面证明。如果小商贩们在半年内没有卖完商品,可以凭书面证明将商品原价退回,但损坏的商品除外。
“这样一来,小商贩们就会更加放心地进货,我们也能保证商品的流通。”李云湛心中暗自盘算。
李云湛开始亲自设计一些简单实用的小商品,比如发簪、手帕、香囊等,并让工匠们按照他的设计进行生产。他还特别注意商品的质量,确保每一件小商品都能经得起市场的检验。
三天后“李公子,这些小商品真的能原价退回吗?”一位小商贩半信半疑地问道。
李云湛点了点头,说道:“当然,只要你们在半年内没有卖完,凭这张单书面证明,就可以原价退回。不过,损坏的商品除外。”
小商贩们听后,纷纷点头,表示信任。他们开始挑选自己需要的商品,李云湛认真地书写每一张单书面证明。
第一天的生意出奇地火爆,李云湛的作坊很快将第一批小商品批发出去。小商贩们纷纷称赞李云湛的诚信和创新,表示愿意长期合作。
“少爷,这生意真是太好了!”一位工匠兴奋地说道。
李云湛微微一笑,心里却清楚,相比私盐生意带来的巨大利益,这些小商品的利润不过是九牛一毛。
下午李云湛站在作坊的后院,就在这时,赵强走了进来。赵强是李云湛的心腹之一,也是他手下的一名得力干将,负责处理一些棘手的事务,包括与山匪的交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