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察民情幼西王微服巡市井,论土地马巡抚激辩起争端(2 / 2)

萧有和微笑着看向他:“兄弟,这是我们共同的路。只要齐心协力,再大的困难也能克服。”

这时候,老人的孙子甲一丁眨着圆溜溜的大眼睛,好奇地盯着萧有和,口齿不清地问道:“叔叔,你们能不走吗?” 说完,小手还紧紧拽着爷爷的衣角。老人赶忙拉了一把孙子,满脸歉意地道歉:“孩子不懂事,殿下勿怪!”

萧有和心里一阵酸涩,他比谁都清楚,太平军一旦撤离,分给这些百姓的土地大概率会被豪强地主无情收回。可当下局势所迫,他实在没有更好的办法。只好强颜欢笑,示意老人自己没有怪罪的意思,然后轻轻摸着小孩的头,道:“叔叔不能留下呢,因为坏人还在欺负穷人,叔叔还要去其他地方,赶走那些欺负穷人的人。”

小孩又眨巴着清澈的大眼问:“你们还会回来吗?”一旁的赖汉英听着孩子的话若有所想。

“是啊,我们还会回来吗?我们还能回来吗?” 萧有和也在心里反复问着自己。一时间,他竟有些语塞,下意识望向远处那片正待开垦的土地,还有山峦上那一抹开始泛红的枫叶。许久,萧有和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的语气坚定起来:“孩子,叔叔答应你,只要有机会,我们一定会回来。到那时,这儿定会处处都是丰收的盛景,再无战乱纷扰。”

老人甲大听闻,眼眶愈发湿润,他握紧萧有和的手说:“殿下,不管您何时回来,咱都盼着。这地有了,心就安了,可大伙心里都明白,太平日子离不开你们。”这时赖汉英又看见了马新贻的冷笑。

萧有和微微点头,与老人一家告别后,继续在街头踱步。赖汉英紧跟其后,马新贻也面色复杂地随行。赖汉英目光扫过忙碌的百姓,忍不住激动地开口:“殿下,这分地之举,实在是高瞻远瞩!百姓有了土地,对我们的拥护便多了几分。日后清廷若想夺回此地,面对已然扎根、心怀期望的百姓,定要费一番天大的周折!”

马新贻听闻,眉头瞬间拧成了一个 “川” 字,冷哼一声,言辞犀利地反驳道:“萧有和,你简直是异想天开!这池州之地,自古以来便是清廷的疆土。你擅自将无主之地分给这些流民,表面上看是在造福他们,实则是把他们往火坑里推!待朝廷大军压境,这些手无寸铁的百姓,拿什么去守住这土地?到时候,换来的不过是更深重的苦难,生灵涂炭!”

萧有和脚步不停,眼神坚定得如同寒夜中的北极星,望向远方缓缓说道:“马巡抚,你只盯着眼前短暂的局势,却根本不懂百姓内心深处的渴望。这土地于他们而言,是活下去的希望,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即便日后清廷来犯,他们心中也已种下反抗压迫的种子。我们今日所做,并非只为让他们此刻安稳度日,而是要让他们知道,这世间还有一条路,一条通往公平与富足的路。”

赖汉英在一旁不住地点头,大声附和道:“殿下所言极是!百姓一旦体会过土地带来的安稳,便会如护珍宝一般,不会轻易放弃。这,便是我们留给他们对抗清廷的强大力量!”

马新贻沉默片刻,满脸无奈地摇头,语气中带着几分愤怒与不甘:“你们这分明是在玩火自焚!朝廷岂会对你们的所作所为坐视不管?到时候,必定会掀起一场腥风血雨!”

萧有和嘴角泛起一丝笑意,那是对未来充满信心的笑,看向街头劳作的百姓,声音沉稳却有力:“马巡抚,你眼中只有朝廷至高无上的权威,却看不见百姓蕴含的磅礴力量。我们播下这希望的种子,终有一日,会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破土而出,茁壮成长为参天大树。那时,便是清廷统治摇摇欲坠的噩梦开端。”

言罢,他阔步向前,步伐中满是对未来的笃定,每一步都似要踏破这乱世的荆棘,为百姓闯出一条光明大道。马新贻望着萧有和远去的背影,眼中满是复杂之色,在他看来,萧有和简直是个疯狂至极却又令人敬畏的人。此时,阳光洒下,萧有和的前方,正是远处山峦上那片愈发鲜艳的红,恰似预示着即将到来的变革与希望。街边的热闹喧嚣与这温馨且充满希望的一幕相互映衬,让这份感恩愈发浓烈,也让众人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