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一想,萧有和决定对马新贻以礼相待,不强迫他投降,就想让马新贻瞧瞧自己的大度和宽容,好让他从心里头转变立场。想着,萧有和亲自走上前,伸手解开绑着马新贻的绳索。马新贻神色微微一变,眼里闪过一丝诧异,不过很快又恢复了平静,心里头犯起了嘀咕:这反贼头子到底耍什么花样?
“马大人,我知道您的身份和过往经历,今儿请您来,可不是要为难您。” 萧有和微笑着说道。马新贻冷哼一声,压根不领情:“说得好听,你们这些反贼,能安什么好心?” 萧有和也不着恼,接着往下说:“马大人,您看看现在这天下,乱成啥样了。大清后宫干政,皇帝年幼,局势不稳。对内残酷欺压各族百姓,对外割地赔款,明摆着气数快尽了,您又何苦给这摇摇欲坠的朝廷卖命呢?”
马新贻一听,眼睛瞪得老大,怒声说道:“我拿朝廷俸禄,自然要忠心为朝廷办事,怎能跟你们这些乱臣贼子搅和在一起!” 萧有和不紧不慢地踱着步子,语气平和:“马大人,您不瞧瞧如今这世道,百姓日子苦不堪言。再想想和你的族人,满清朝廷何曾真心对待过?我太平军就是要推翻满清的腐朽统治,给百姓谋个太平日子。” 马新贻微微皱起眉头,反驳道:“你们太平军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天京已经丢了,就剩湖州这巴掌大的地方,还能成啥大事?”
萧有和瞧着马新贻,马新贻也盯着眼前这位被称作王爷的人,心里猜着他到底啥目的。萧有和轻笑一声:“马大人,刘铭传、蔡元吉的部队败在我手里,您觉得是偶然吗?” 萧有和这是示之以威。
马新贻沉默了一会儿,眼神闪烁不定,像是在琢磨啥事儿。萧有和知道他心里不服气,接着说:“不瞒马大人,打败刘蔡二人,我麾下能打仗的兵也就四千!”
萧有和瞧出马新贻不信,便冲赵云喊道:“你讲讲夜袭乌镇,百里堵住蔡元吉退路,还有吴家湾夜袭截断刘铭传后路的事儿。” 赵云赶忙拱手行礼,绘声绘色地讲起步枪营作战经过。说起自己一日奔袭百里的壮举,那自豪劲儿都快溢出来了。他讲着如何把部队悄悄潜伏在乌镇外,派小股部队混进镇里,为了等蔡元吉大队离开,在那儿藏了整整两天两夜,愣是没被乌镇的兵丁发现。夜里一到,里应外合,顺利拿下乌镇。拿下乌镇后,稍微休整一下,又按照萧有和的安排,朝着双林镇方向急行军,一天跑了快百里路,把口袋阵的口子扎得死死的,截断了蔡元吉的退路。
马新贻瞧着赵云那眉飞色舞的模样,不像在说瞎话,可心里还是有点犯嘀咕:“别在这儿蒙我,战场上看着人山人海的……” 萧有和留意着马新贻脸上表情,随着赵云讲述不停变换,知道他半信半疑,便接着说道:“你们以为消灭刘铭传、围歼蔡元吉,太平军肯定调了十万以上兵力,其实不是。除了我那四千战兵,其他都是赶来支援的百姓!这就是人心所向!您若不信还可故地重游。”
“人心?人心……” 马新贻反复琢磨着这俩字,心里暗自感叹:看来这萧有和还真有点本事,不过太平天国到底还是亡了。
“事在人为。虽说太平军现在只剩东南这一小片地儿,可只要人心在,谁能说就不能绝境翻盘?” 萧有和瞧马新贻不吭声了,知道他心里咋想的继续劝说。“事在人为?这就是底气?” 马新贻有点心动了,想看看这位幼西王到底有啥底牌。
萧有和趁热打铁:“马大人,您是有大本事的人,要是能加入我太平军,肯定能大显身手,为天下百姓谋福祉。” 马新贻抬起头,直直地盯着萧有和:“你就这么肯定?” 萧有和目光坚定,斩钉截铁地说:“我不敢打包票,但至少我们有希望,有决心!大人不妨留下看看。”
马新贻陷入了沉思,屋子里安静得只能听见他沉重的呼吸声。过了好一会儿,马新贻再次抬起头,眼神变得坚定起来:“行,我可以先留在萧将军军中,不过我有个条件。” 萧有和心里一乐,知道事儿有转机了:“马大人请讲。” 马新贻一脸郑重:“首先,我可不是投降。” 萧有和连忙点头:“嗯,马大人确实没投降。”“我就先在你军中看看,要是你们就是一群草寇,我立马跟你们划清界限。” 萧有和应道:“理应如此。”“还有,我现在不会给你们出谋划策。” 萧有和听了,一时语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