辰州离襄阳的路途并不远。
先皇驾崩后,当今圣上意图收复局面,颁布了一系列休养生息的政策。
尽管百姓们并不买账,但相比往常,市面上要太平许多。
所以总的来说,黄才月等人此行还算顺利。
只是沿途黄才月并没有发现所谓的“义军”,徐昆嘴里所说的义军也不过就是一些江湖人士。
老大旁敲侧击地询问过,这些人的确都是去襄阳,也的确是想“围攻”襄阳城,只是他们并不打算攻下襄阳城。
这些人说得最多的就是“扮个样子”、“打个掩护”。
可再问他们为什么扮样子或者为谁打掩护,这些人就不往下说了。
尽管这样,黄才月依旧很兴奋,她觉得这么多人参与这次行动,这回肯定能遇见两位叔叔。
跟黄才月一样兴奋的还有郑玉山,只不过他似乎对这次行动的细节更感兴趣,总是会追问对方准备在哪儿起事、如何起事等等。
一行人都是江湖人士打扮,询问的时候又非常的积极,渐渐地,便有人放下戒心,邀请他们一同参与这次行动。
五个人中老大和徐昆坚决不同意,说是此番只是来瞧一瞧,如果能找到才月叔叔最好,找不到也最好别另生事端。
黄才月和郑玉山两人都视官兵为仇敌,有这么好的杀敌机会,两人自然都不愿意放过。
唯有蔡影玄持中间态度,表示参加也可以,不参加也无所谓。
蔡影玄自称是蔡老的重孙,此番前来不过是看在祖辈的情分上照应一下黄才月。
可是谁都看得出来,他另有目的,或者说是蔡老另有目的。
只不过碍于蔡老的身份,黄才月没有过多纠结,徐昆也没有过问。
就这样,虽然五个人意见不一,但老大和徐昆是五人之中的长者,黄才月和郑玉山的愿望也就落空了。
一行人停停走走,很快便来到襄阳附近。
和其他地方一样,越是离蒙古人近,百姓受欺压的情况就越严重,闯荡江湖这么久,黄才月已经见怪不怪了。
可是襄阳的情况却有点不一样,村庄整座整座地被破坏,百姓一群一群地往外逃,就好像逃离战乱一样。
途中拉住几个人问了下情况,这些人告知说有人散播传言说襄阳有大战,让他们赶紧逃离。
问了好几拨人都是差不多的回答,一行人便疑惑起来。
晚上,老大选了处远离官道的林子扎营,黄才月和郑玉山很快便生起篝火。
“咱们现在离襄阳城有差不多五十里的距离,”趁着做晚饭的空当,老大冲众人问道,“咱们合计一下,还要不要继续往前走?”
黄才月想都没想当即嚷道:“这还用问吗,咱们都到这里了,当然得往前走啊!要是能行的话,最好能进城瞧瞧。”
不等老大反驳,徐昆便抢先说道:“别忘了,那些人是去攻打襄阳城的,咱们继续往前的话,很可能会搅进去。当下事态还不明朗,咱们最好再观察观察。”
老大深以为然,点点头道:“另外我总觉得此事有蹊跷,眼下襄阳并非是非之地,而且周围随处都能调来援军,他们人数并不多,又一再遮遮掩掩,看来所谓攻打是假,恐怕是另有所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