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书:明朝的余晖与落幕(1 / 2)

短故事志 傲雷 1246 字 12小时前

上回书说到,万历皇帝亲政后,逐渐懈怠朝政,陷入长达二十多年不上朝的昏庸境地,“国本之争”让朝堂乌烟瘴气,“万历三大征”又极大地损耗了明朝国力,与此同时,东北地区的女真族强势崛起,给明朝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威胁,明朝的命运已如风中残烛,飘摇不定。

在东北那片白山黑水之间,女真族出了个了不起的人物,名叫努尔哈赤。努尔哈赤出身建州女真的一个小部落,自幼胸怀大志,他靠着祖上传下来的十三副铠甲起兵,开始了统一女真各部的征程。努尔哈赤这人,英勇善战不说,还极具谋略,他深知女真各部一盘散沙,难以成事,便施展各种手段,或武力征讨,或招抚结盟,历经多年苦战,终于将女真各部统一起来,建立了后金政权。

后金建立后,努尔哈赤野心勃勃,把目光投向了明朝。他深知明朝表面强大,实则内部腐朽,于是在万历四十六年,以“七大恨”为由,起兵反明。所谓“七大恨”,条条都直指明朝对女真的压迫与不公,这一番檄文,激发了女真人的斗志。努尔哈赤率领后金军队,在萨尔浒与明朝大军展开了一场决定性的大战。

明朝这边,万历皇帝得知后金反叛,急忙调集大军,任命杨镐为统帅,兵分四路,向后金发起进攻。这杨镐本无多少军事才能,还盲目自信,制定的战略漏洞百出。努尔哈赤却抓住明军兵力分散的弱点,采取“凭你几路来,我只一路去”的战术,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萨尔浒一战,打得那叫一个昏天黑地,后金军队如虎狼一般勇猛,明军则是一败涂地,四路大军几乎全军覆没。此役过后,明朝在东北地区的军事优势荡然无存,后金则是士气大振,开始不断侵扰明朝边境。

萨尔浒之战的惨败,让明朝朝野震惊,万历皇帝这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可他此时已无力回天。朝堂之上,党争愈发激烈,东林党与齐党、楚党、浙党等派别相互倾轧,争权夺利,根本无心应对边疆危机。而万历皇帝呢,依旧沉迷于酒色,对朝政不管不顾,明朝的统治摇摇欲坠。

万历四十八年,万历皇帝驾崩,太子朱常洛即位,是为明光宗。可这光宗也是个命苦的,在位仅仅一个月,就因为服用了鸿胪寺丞李可灼进献的“红丸”,离奇驾崩,史称“红丸案”。光宗一死,他年仅十六岁的儿子朱由校即位,是为明熹宗。

明熹宗朱由校,对治国理政毫无兴趣,却痴迷于木工活,堪称一代“木匠皇帝”。他整天躲在后宫,摆弄那些木头,打造各种精巧的木器,把朝政大权交给了大太监魏忠贤。这魏忠贤,本是个市井无赖,自阉入宫后,凭借着溜须拍马的本事,得到了熹宗的宠信。他结党营私,网罗了一大批阿谀奉承之徒,号称“阉党”,与东林党展开了激烈的斗争。

阉党在魏忠贤的带领下,大肆迫害东林党人。他们捏造罪名,将东林党领袖杨涟、左光斗等一大批忠臣良将下狱。这些东林党人在狱中受尽折磨,却始终不屈。杨涟被阉党用大铁钉钉入头部,左光斗被折磨得体无完肤,但他们至死都在为国家和正义抗争。魏忠贤还下令拆毁天下书院,打压言论,禁止讲学,妄图彻底消灭东林党。一时间,朝堂之上乌烟瘴气,正直之士纷纷被迫害,明朝的政治生态遭到了严重的破坏。

在魏忠贤专权的黑暗时期,明朝的边疆战事也愈发吃紧。努尔哈赤率领后金军队,接连攻占了沈阳、辽阳等重要城市,明朝在东北地区的防线不断收缩。为了抵御后金的进攻,明朝启用了袁崇焕。这袁崇焕,可是一员难得的猛将,他深知后金军队的厉害,便在宁远城修筑坚固的防御工事,配备了当时先进的红衣大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