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供销社买完东西出来,宋嘉想了想,又拐去了宋家老宅。
前两天收到皖省来的电报,大伯母买了腊月二十四的火车票,算算时间,二十八应该能到。
老宅几个月没住人,落了一层灰。
宋嘉里里外外擦洗了一遍,忙活了一上午才收拾妥当。
这样等大伯母到了,不用再收拾,就能直接住下。
中午,宋嘉在国营饭店打包了两个菜,拎着去县委大院和邓书记一起吃。
上次沈望川回来说了宋父宋母能调动的事后,她转头就跟邓书记通了个气。
看他那边能不能想到法子将乔振国也一起调过来。
她一说,邓书记那边还真有点眉目。
乔振国会被下放,是因为太耿直而得罪了上面的人。
最近听说,那位上级要调到京市去,邓书记便立即开始走动关系。
宋嘉这趟来,就是想问问进展。
宋嘉将铝片饭盒打开,里面是一份红烧肉和一份醋溜白菜,另外还有三个白馍。
她递了一个暄软的馍给邓泰:“邓伯伯,趁热吃。”
“下次空着手来就行,县委食堂的排骨炖豆角也不差。”邓泰看了眼肥瘦相间的肉块,“你一个姑娘家,工资要攒着,别总这么破费。”
宋嘉笑着将红烧肉往他跟前推了推,“食堂的菜哪有国营饭店大师傅的手艺?再说我这不叫破费,叫改善生活。”
她咬一口馍,状似无意地问:“乔伯伯那边有希望吗?”
邓泰夹了块红烧肉,目光落在窗外的梧桐树上,叹了口气,刚要开口——
宋嘉连忙安慰:“调动不了也没关系的,邓伯伯。我之前送过去的物资,足够三人过冬。现在我爸妈过来,肯定不会把所有东西都带走。有那些粮食和棉衣在,乔伯伯熬过这个冬天不是问题。”
她顿了顿,“等开了春,我多进山采药,到时候顺路多去看看他就行。”
邓泰眉头舒展,嘴角微微上扬:“倒也不是完全没希望。”
他压低声音,眼底闪过一丝深意,“那人上周已经赴京上任了,新来的领导和他不是一派的。事情,总有转圜的余地。”
“那就好。”宋嘉悬着的心稍稍放下:“需要我帮忙的地方,您就说。”
想要调动一个下放人员谈何容易?
可世上的事,不伸手够一够,怎知摘不到枝头最红的那颗枣?
若是能成,自然是最好。
宋思礼和乔振国是好友,两人下放在一处,还能相互鼓励,一起熬过去。
“还真有。”邓泰放下筷子,转了话头,“你的那个水培技术,农业部把报告递上去后,上头很重视,惊动了京市农科院,那边直接派了专家下来。人昨天刚到,现在在县招待所休息。”
宋嘉一怔:“这么快?我还以为至少要等年后……”
邓泰笑道:“上面急着推广新技术,尤其是能在低温盐碱地种植的作物。听说这项技术是你研究出来的,专家点名要见你,估计明天就得去试验田考察。”
“行。我随时可以。”宋嘉点头。
“如果实验成功,奉池县就能成为试点。”邓泰意味深长地看了宋嘉一眼,“到时候农业口需要的人手…自然会多起来。”
宋嘉立刻会意,“我记得乔伯伯是农大高材生?”
借着农业实验的东风,调几个“有经验的技术人员”过来帮忙,岂不是顺理成章?
“您放心,实验那边我能搞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