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正德和鼎诚说的都有道理,这个事情,得从两方面看”吴晋喝了口茶,不紧不慢的说。
“首先,臣还是认同正德的看法的,就是突厥这个祸患必须除掉”吴晋恶狠狠地说,“这么多年,无论是前秦还是大梁,在应对突厥威胁方面,都付出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但一直收效甚微”
“好在天不绝我梁族,陛下奉天承运、继承大统,虽然大梁还没有归陛下统治,但是臣相信,早晚有一天,陛下还是要回到长安城,君临天下的。那时候,就是突厥灭亡的时候”
吴晋这话,是真心话,绝对不是恭维杨竞,杨竞在军事上的才能,吴晋是最清楚的,他知道,杨竞有能力灭了突厥,只是时间的问题。
“可是从眼下的现实来看,大梁还拥兵百万,占据神器。咱们要是和突厥死磕,山海关就不一定守得住,那叫得不偿失。咱们要是趁突厥和大梁作战,奔袭大梁,那就有勾结外族、吃里扒外之嫌,失了大义名分。臣以为,目前还是静观其变的好”吴晋把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
其实吴晋的意思已经很明确了,就是坐山观虎斗。让大梁和突厥耗着,然后大辽捡便宜。该说不说,吴晋的手段,还是老辣。
几位大学士说完,杨竞也陷入了沉思,他并不是思考眼前的局势,而是思考他穿越来那个时代,怎么处理游牧民族的经验。
在杨竞看来,汉唐处理游牧民族的手段最解气,就是杀了就完了,宋明处理游牧民族的手段比较窝囊,总体上是被动防御。而清朝处理游牧民族的方式,则是最高明的,清朝入关,很大程度上得到了游牧民族的助力。
“你们说,有没有一种可能,就是我们彻底征服突厥右贤王阿鲁台部,然后再伺机入关或者攻灭突厥全部”杨竞从沉思中醒来,对吴晋等人说道。
杨竞随即又解释了一下自己的方略,“朕之所以提出这个想法,主要的判断还是突厥的内部不和,就是林丹汗无法完全压制突厥右贤王阿鲁台部和左贤王蒙力哈部,特别是林丹汗现在率主力进攻大梁,更是无力救援阿鲁台部,这个时候,对阿鲁台部动手,是个比较好的时机”
“征服阿鲁台部的好处很多,首先,咱们大辽西北部的边疆,就推到了燕山、军都山一线,可以从北方直接威胁北平地区。其次,咱们对突厥林丹汗所部的战略纵深,就多了1000余里,咱们回旋余地就多了很多”杨竞最后解释道。
“陛下,如此一来,战争消耗不会少”吴晋搓了搓手,“不过好处的确大,无论是政治上还是军事上”
政治上的好处很明显,在大梁和突厥开战的情况下,大辽出兵突厥右贤王部,有“兄弟隙于墙外御其辱”的意思。军事上的好处杨竞已经说了。
“那这样,就这么定了”杨竞狠了心,“李德全,传旨,让六部尚书、军情司、政保署、对外情报司、枢密院、神策军、长林军的主官,还有凤凰长公主、晋王杨世泰、齐王杨世斌叫来议事”杨竞下了决心,决定对突厥右贤王阿鲁台部开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