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卿所言甚合朕心,就这么办”永安帝直接拍板。
解决了各军的驻地和防区的问题,永安帝还是研究第二个问题了,就是各军的主帅人选,“你们说,各军的主帅人选该怎么定?”
这个话题就敏感了,毕竟涉及到军权,几位宰相都不好说什么,只是说,“谨听圣裁”
“那朕就说了”永安帝没有客气,“10万禁军的主帅调益州刺史左光担任,左光挂五军都督府中军大都督衔,10万左威卫大军主帅由英国公李奇担任,李奇挂五军都督府左军大都督衔,10万右威卫大军主帅由安远侯吴观担任,吴观挂五军都督府右军大都督衔”
“15万长城边军主帅由靖安侯冯生担任,冯生挂五军都督府后军大都督衔。原长城边军总兵匡敬调任剑南西川节度使”
“4万备倭兵主帅由汝南侯吴大海担任,3万天雄军总兵由南安伯朱真担任,朱真挂五军都督府前军大都督衔。原天雄军总兵聂宗调任幽燕节度使”永安帝一口气把各军的主帅都安排了。
五军都督府是大梁的军事管理部门,地位和职能与辽藩的枢密院相似。五军都督府和前后左右中五军大都督,负责统领一方面军的事务。最上面还有个五军都督府大都督衔,负责大规模战争,统领几个方面军事物。平时不设置,战时才设置。
由于长城边军、左右威卫大军、备倭兵和禁军人数都超过了3万,所以永安帝让这几军的主帅都挂了一个方面军都督的军衔。天雄军虽然人数是3万,但由于都是骑兵,是大梁最精锐的战力,所以永安帝也让天雄军主帅挂了前军大都督衔。
三位宰相发现,永安帝安排的主要军事将领,都是由勋贵担任。看来陛下重用勋贵的态势很是明显。原来不是勋贵的将领匡敬、聂宗,都被调去担任地方军的节度使去了。
不过益州刺史左光由文变武,担任禁军主帅,倒是超出了三位宰相的预料。看来陛下最信任的还是左光,把京城防务都交给了他。
“臣等无异议”三位宰相见永安帝说完,都表示同意。这种事情,有意见就是找死。
“那好,中书省即刻拟旨,将朕的旨意传达下去”永安帝满意的点点头,“剩下的七位节度使的人选,你们三个合议一下,上个折子上来,朕照准”
“臣等领旨”三位宰相点头答应下来。
离开奉天殿的三位宰相,没有回到各自的值房,反而齐聚中书省,一起研究剩下的七位节度使人选。他们都知道,永安帝这么大张旗鼓的调整将领,就是为了将来对辽藩开战做准备,这是关乎大梁国运的一战,他们贵为宰相,也不敢怠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