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彧择袁门(1 / 2)

荀彧顺着他的手指看去,只见地图上某些地方被朱砂做了标记,主要集中在冀州、豫州一带——正是袁绍刚才提到的太平道活动区域。

荀彧沉默了。

他感到自己正站在一个十字路口,而袁绍向他展示的道路既诱人又危险。更令他不安的是,眼前这个袁绍与他印象中的四世三公的贵公子判若两人——那种笃定,那种锋芒,那种...仿佛能看透未来的眼神。

“文若不必现在回答。”袁绍看出他的犹豫,语气缓和下来。

“袁某今日所言,望你三思。不过...”

他停顿了一下,眼中闪过一丝狡黠:“若我所言不虚,六年后黄巾起事时,希望你能记得今日之约。”

荀彧郑重地点了点头:“若天下真如主公所言大乱,而主公确有救国安民之志,彧自当效力。”

袁绍笑了,这次是真心的笑容。他知道,以荀彧的性格,一旦许下承诺就绝不会背弃。这个在前世为曹操奠定基业的王佐之才,今生或许会成为他袁绍的左膀右臂。

“文若对近日太平道的活动,可有耳闻?”

袁绍眼中闪过一丝精光:“张角那妖道蛊惑民心,恐非善类。”

荀彧放下茶盏,眉头微蹙:“我近日查阅各地奏报,太平道信徒已遍布八州,若一旦生变...”

“文若是在担心朝廷无力应对?”袁绍直截了当地问道。

荀彧沉默片刻,终于点了点头:“宦官专权,天子昏聩,朝中诸公各怀心思。若真有大乱,恐怕...”

他没有说完,但袁绍已经明白了他的意思。室内一时陷入沉寂,只有烛火偶尔发出轻微的爆裂声。

袁绍忽然起身,走到书架前取出一卷竹简:“文若请看。”

荀彧接过展开,发现是一份各地豪强与太平道往来的密报。他的手指微微颤抖:“这些人都...”

“都在观望。”袁绍接过话头,“乱世将至,聪明人都在为自己谋划后路。”

荀彧闭上眼,脑海中闪过无数画面:朝堂上宦官们的嚣张嘴脸,民间百姓的困苦生活,还有那些被太平道蛊惑的狂热信徒。他原以为自己可以置身事外,继续辅佐汉室,但现实却一次次击碎他的幻想。

“若汉室终将倾覆,文若当如何自处?”

“汉室倾颓,奸臣当道,正是志士仁人匡扶社稷之时。”

“那我倒要问问,刘姓天下真的可能挽救吗?窦、邓、阎、梁、窦,五位太后干政,外戚一泼未平一泼又起,这天下还经得起几回折腾?”

荀彧目光一凝。他缓缓放下茶盏,指尖在案几上轻轻划过,似乎在思索如何回应这尖锐的质问。

“主公所言不虚,”他终于开口,声音如清泉击石。

“汉室积弊已久,外戚专权,宦官乱政,确是事实。”他停顿片刻,目光忽然变得锐利,“然天下动荡,百姓流离,需要的不是改朝换代,而是能臣辅佐,拨乱反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