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海外国民利益(2 / 2)

白日偷安林白 亭云居士 1142 字 12小时前

其实吕涛本来打算用蒸汽机动力改造农机,特别是天竺大规模农场,对能提高生产效率的农机农具需求很高。

但为了保密,吕涛只能放弃此念,而是让他们改用双马或者双牛拉动耕犁或者播种机。

在天竺大农场,曲辕犁就没什么用处了,而是需要大型犁具,那种三犁或者四犁并排的大犁车。

还有在天竺种植水稻,用插秧没有这么多人工,所以都用直播稻谷,用大型耧车播种,至于出芽率多少只能看运气。

当然,实验结果证明,在气候炎热水流充沛地区,稻种直播发芽率很高,而且长势很好,现在已经解决粮食自给自足了。

当然,天竺总共没多少人口需要养活,三十几万大军和十来万移民而已,所以即使阿拉伯断了粮食贸易,铁岛,暴风岛,以及婆罗岛等开拓据点都能提供粮食。

经过一年多开拓,封国早已经从进口粮食变成向中原诸国出口粮食,而且粮价低到发指,这也是封国土地几乎都改种经济作物的最根本原因,种粮不挣钱啊!种茶种桑挣大钱,谁傻傻的种粮。

只是可惜了封国平原那些大粮仓田地,农户从售粮变成需要购粮。

所以未来,如何保证海外农户地主利益是目前迫切问题,不允许他们建立工坊是不可能了,但高科技产业是绝对不允许的。

还有粮价,未来随着海外土地开拓越来越多,可以预计粮价会一步步降低,海外农民不挣钱后果很严重,他不但会害己,也会殃及中原百姓,如果中原粮价也被冲击,那他们如何生存。

当然,好在中原一直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粮价下跌虽然会冲击他们生活,但真正的伤害还是商贾。

如果粮价低到不抵运输价,那这些粮食是倾倒至海中,还是亏本清仓,还是铤而走险种植茶叶桑树。

所以,作为一个上位者,出什么政策需提前考虑各方国民利益。

海外有如此广袤土地,而且除了天竺,几乎都是无主之地,这些孤岛上的土着不要说国家,连部落都处于原始社会阶段。

所以,后世亚太诸国就不复存在了,甚至于不需要军队清理,只需要占据产粮之地把土着逼入深山,在缺衣少粮的恶劣环境下,如果没有博爱的中原好事者干预,他们的人口数量根本繁殖不起来,所以等待他们的是自然消亡。

至于海外国民利益,种植甘蔗甜菜发展制糖业应该可以,还有食品加工业,矿产开采,林木加工,特别是林木加工出口,在有历史记载的华夏,汉朝中期,关中就因为砍伐过度大河改名黄河,至北宋,皇帝甚至于下旨禁止偷伐邻居桑树当薪。

偷伐邻居桑树当柴烧,可以想象树木稀缺到什么地步,至清末留下的照片,野外基本上都变成光秃秃的荒山。

所以把树木运回中原低价倾销,把家具运回国内,甚至于压缩板,木炭,煤炭低价倾销等等都能缓解中原过度砍伐。

海外因为大部分处于亚热带雨季,所以即使再过度砍伐也不需要忧心。

至别山五年起,因为三个造船厂数十个船坞紧急赶造巨舰,特别是巨型运输舰不断下水,再加上民间风帆商船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移民数量成指数级暴增,军方运输舰已经有空仓可以夹带军眷出海探亲。

封国充分考虑后决定不实行二选一,而是允许士卒保留封国土地,还可以在海外领取土地,甚至于天竺还允许军人购置土地。

当然,领取土地就需要抵扣一部分军饷。

海外十几万士卒就是十几万户家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