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
废奴令这事以前别山君也想推动,可那时世家大族没敢明目张胆,而且因为土地宽裕没几人愿意当奴隶。
可别山君一离开封国,奴隶问题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当然,这些农奴工奴不可能从别山国民中产生,而是从捕奴队送来的山越蛮夷,从楚国各地,甚至于七国各地买来的人口。
当然,这个时代,除了大秦,其他六国奴隶很常见,奴隶甚至于比自耕农好一点,因为有世家大族庇护,他们不需要服兵役劳役。
吕不韦思索良久终于决定对奴隶开刀,当然,向国民宣传移民海外的好处也得同步进行,只不过别山条件优越,所以不管官吏怎么宣传,应征者寥寥无几。
想推动废奴令需首先召集六部开吹风小会,六部都是吕不韦一手聘请而来的七国名士,他以为这些人是自己人不可能出问题,可话头一提却遭到六部各主事激烈反对,当然,反对理由很充分,别山以商治国,商人追逐利益无瑕耕种,目前别山封国土地撂荒现象很严重,有这些农奴耕作,一能解决土地闲置,二能解决粮食自给,三乃别山目前开发得差不多了,若废奴没地方安置这么多人口,四乃《别山国律》明确规定私人财产神圣不可侵犯,若废奴违背国律。
至于国相吕不韦提出的把奴隶安置在海外,这些人倒提出更好的办法,那就是既然别山封国均田是底线,封国目前又没有财力物力人力大规模开发海外,为什么不放宽土地政策,让这些世家大族和大商大贾去开发呢,反正国家存在的唯一目的是为了征税,国家只要能征收到赋税,又何必纠结于海外荒蛮之地。
若放宽海外土地政策,封国和各世家大族岂不是皆大欢喜。
好吧,这已经不是沟通的问题,而是屁股决定脑袋的问题,这些来自七国的所谓名士,谁人不是世家大族。
说实话,吕不韦后悔了,后悔自己不应该天真的聘请天下名士入阁,后悔制定封国制度时不应该如此“民主”,民主这词是儿子老三创造出来的,现在,他在拿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因为随着组阁完成开始运作国家,特别是老三出海以后,这些天下名士虽然能保持住基本操守名节,可他们对于如何管理国家有自己坚持,其实所谓的坚持不过是理念上的巨大差异,他们世世代代都是人上人,是君,是封主,他们怎么可能让黔首和自己平起平坐。
好在事情并不会因为六部反对就推动不下了,因为制定律法的权利在监督院,当然,监督院不归国相院管,可尝试游说一番总可以,说不定收到意外收获呢!
监督院督院是墨家的蒺藜,当时别山君本来推荐墨家几个巨子,但他们为了不分裂墨家纷纷拒绝,所以共推出蒺藜。
吕不韦一直忙到夜深人静才抽出时间去了趟墨城,墨城因为坚持自力更生所以刚刚建完磨舍。
蒺藜的家很难找,主要是磨舍几乎一模一样,加上排排并立,所以国相好一番打听才找到蒺藜家。
蒺藜一家五口住在墨舍中间的一层,房子虽然是三房一厅,但相比普通家庭很狭窄。
蒺藜有两子一女,其中长子今年十三岁,最小的女儿五岁,他夫人也是墨徒,听说还是《诸子百家旬报》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