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
“……卫国姬氏子孙自知福德浅薄,也再无争雄天下野望,姬氏不肖子孙只求有一地做做生意苟活性命,有一地繁衍生息不至绝嗣,哪怕海外荒岛也无怨无悔,将军在城中建新政立新律,一切虽为商贸,但却立意深远谋万世规则,某佩服不已……”
“姬氏虽国小民贫,但尚有余财无数,将军若容许寄存,姬氏族人钱财皆存入别山钱庄,族人必安分守法,举业定照章纳税,往后唯吕国马首是瞻……”
聪明人啦,此子真的是聪明人,看来,是自己小看古人了。
两人愉快的谈妥此事后,公子角才愉快的告辞,他已经迫不及待要把国中族人迁居此地,也不知道他是怎么分析出吕国是值得托付之国。
开年又是几场大雪,战事暂时是打不起来了,但吕不韦和项燕已经商议好了战场各自位置。
那就是吕楚分立南北,吕国立于北,楚军立于南,中间便是二十里方圆战场。
因为楚军砍伐了战场之北树木,所以吕军只需要把树桩挖掉再平整土地就行,至于楚军,则占据熊氏沿江田地,因为都是水田,所以已经开始担土填埋。
至于两军主帅,则刚刚好站在各自城头指挥,两城相距五里,也刚刚好是安全距离,只是,双水城比别山城矮的多,所以项燕令人在北城门外搭建指挥台,高度肯定是媲美别山城墙。
至于八国观察团,大部分都跑到楚国项燕那边,秦国除了卫国公子角外,再无一国支持。
大战将起,吕涛很少过问将士训练,军中旅将团将皆比他知兵,他不想外行指挥内行。
所以他大部分时间泡在军工作坊,特别是改造战车,这是他的新式大杀器。
忙里偷闲,他还指点匠人刻活字印刷教材,是的,教育比打仗重要。
吕涛一手制定的小学教材分五个年级两个主科五个副科。
其中二年级以下只有国文和算术两科,国文右起竖式排印,用后世成熟标点符号,用拉丁字母为拼音,使用拉丁字母是为了高年级数学代号所需,而且字母更容易拼写汉字。
至于算术则左起横式排版,也就是说,国语和算术书写方式不同,以后国中涉及算术必须横写,写文章做学问尽量尊重这个时代竹简竖写行文习惯,但也可横写。
三年级增加自然(物理化学基础知识),国术(主要是军事训练),四年级增加乐,画,国政。所谓国政,就是吕国框架结构,包括民选代表,代表选各地主官,主官选阁相,以及封君如何产生等等,是的,吕涛要把这些公开化,要从小植入百姓心目中,直到形成牢不可破的规矩。
国政至五年级时开始学习普世律令,包括国律刑律及部分民律条款。
依法治国就必须根植在教育之内,让国民知道律法的好处,而不是秦国强加于法。
对应教材印刷要求是图文并茂,字迹清晰,对于教育理念是公平公正,当然,不可能是快乐教育,也不可能是填鸭教育,未来全民五年小学教育,要求能读会写,能算会画,不愚昧,不偏激,做一个安分守己的国民即可。
如此安排,如果学得扎实,可以说基本上能够实现全民能读会写,能唱会跳,能上马作战,能下马知政,而且懂些粗浅自然之理,以及普世律令。
当然,五年时间,如果不是后世唯考是论,不把教育功利化,是完全能够享受封国给予国民一段快乐幼年时光的。
当然,这全民教育开支不小,哪怕笔墨纸砚个人负责,教师工资,教材成本都是一笔大开支,当然,教育都有固定税额,也在地方官吏政绩考核标准内,而且占比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