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课后由推选出的班干部把黑板扛回家保管,第二天再拿过来。
每旬休两天,每月底考核一次,到时会发纸笔(铅笔还在研究中)。
军中也开展了轰轰烈烈的读书写字运动,吕涛称为扫盲运动。
至于将军本人,则又一头扎进手工坊,有了这么多大匠通力合作,炼钢厂模型很快制作出来并且改动数处。
其中最大的改动点是炼生铁的炉子,本来是没有内胆坩埚的,等于矿石和煤一起装入平炉。
可赵大师却提出,既然炼熟铁使用上坩埚内胆,为什么炼生铁不用。
他这个提议不知道好不好,按理,如果炼生铁也用上坩埚分离铁矿和燃料,应该比混在一起炼好,而且容易加石灰去渣去硫。
吕涛接受这个提议,所以修改方案,主要是炉体,要下有托而上能固定,所以炼炉应该是两头窄中间宽。而且开口最好刚刚卡住坩埚,而底口须既能承受坩埚重量,又不能影响火道。
众人用剖面模型反复论证,何处开火道,开几条火道,开多大,如何承受坩埚重量,还有出烟口安排在何处,如何不影响工匠作业,还不能影响吊机工作。
论证到最后,又实地查看地形,工匠营肯定不行,因为地方太平,找不到有如此落差之地。
所以,只能去靠近别山矿脉之地,需要有落差之大平地,需要大量水,需要道路运输煤矿铁矿,还需要研究所和工匠住宿地,甚至于还需要派兵守护,需要建围墙护卫。
好在这个不着急,现在这个尺寸炼炉可以在工匠营开炉试验,一旦技术成功,便可再寻找合适地方建大铁厂,建一个大大的炼铁厂,甚至于和钢铁相关的其他作坊,比如翻砂模型厂,刀剑厂,农具厂,铁锅厂等等。
总之一句话,只要你大规模炼制优良钢铁,吕涛可征服世界。
到了七月底发饷日,所有官兵发现饷钱多了一倍至两倍,以前普通士兵月饷百钱,现在工资单写的清清楚楚:军饷百钱,做工多少天补薪多少,按照工作强度,工作难度,工作专业度,以及危险度分四转二十级。
比如斥候兵,每出外巡逻一天补二十钱,参与体力劳动每日补十五钱,砌房子搞建设每日补十二钱,守南城墙十钱,街上巡逻补十二钱,据说兼职城中官吏工作另有补贴。
至于工匠营,那更是高得离谱,特别是铁匠制模,学徒工十五钱起步,大匠每日三十钱。
大干两个月,苦不苦,肯定苦,累不累,肯定累,可每人每月拿二三百钱到手开不开心。
一百钱可买谷三担(其实去本地人家可买六担),军中还天天大鱼大肉,还享受单间别墅,还定期发衣服鞋帽,听说不久还会发犀牛皮甲,人人都有,以后还可能给马披甲。
还听说要换铁器,每人一口马刀,一杆骑枪,一把马弓。
将军要把所有士兵武装到牙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