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种田教书忙得一塌糊涂(1 / 2)

62

当然,封国也只能帮忙砍树修路,剩下的开荒便是百姓自己的事情了,国家提供低息贷款购买铁质农具,马车,牲畜,建房子材料,青黄不接粮食等等。

吕涛自己也在别山城旁边的大路边领了二十亩田地,他自己的几个老婆小妾每天也在田边指挥热心市民帮自家开荒挖地。

有了榜样带动,军中高层本来有些怨言(以为按照秦爵位高低配发田地),但现在也屁颠屁颠的在紧邻将军田地边开荒挖树根种地。

按照亲疏远近,城市周边田地肯定是被军中和城中族人工匠先领。普通百姓只能选位置偏远田地开荒耕种。

可位置偏远除了开荒还要建房,所以他们任务更重。

分田令下,一时间别山城热闹非凡,所有人都铆足劲在折腾自家一亩三分地,有些聪明人既要地还要购置新城宅基地准备建房。

所以,人与人贫富差距就这样出来了,哪怕别山君苦口婆心劝大家在新城买宅基地也没用,各人有各人想法,你劝人是好心,人家以为将军想卖地挣钱。

其实真不能怪百姓目光短浅,实在是这里土地太多了,加上新得云鱼二城,吕军不入旧城准备建新城,这自西向东近三百里长度,百多里深度的大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包括皖苏平原),哪怕再多的人口也填不满。

当然,即使有些百姓现在不买城中宅基地也无关紧要,因为以后会每隔五十里建一县城,每二十里建一镇城,所有别山百姓在城里都要有房,最好家家户户都要有车,如此在战争来临便能迅速躲入城池之内。

战争的绝对胜利,让别山封国松了一口气,至少在今年之内,楚国不可能再有能力征调大军入侵,加上战后双方都没伤和气,所以吕涛才敢马放南山刀兵入库大开荒大建设。

十余万强壮劳力(三万多军人加五六万俘虏)的力量是惊人的,再加上有优质钢铁工具,所以不管是砍伐巨木还是填埋沼泽都非常的快,可以说日新月异大变样,一月未到,从云城至鱼城的大道和无数纵横小道就修了出来,而且大道都填了砂石,还用大碾子压得中间高两边低,压得结结实实平平整整。

前方修路砍树,后方分到田地的家家户户已经开始放火烧荒了,烧了荒便开始清理树桩,当然,太大树桩非一时能挖出来,只能慢慢清理或者等他自己腐烂。

烧了荒挖了地,便可以种粮了,这个季节,夏麦,水稻,小米,高粱,什么都可以往地里撒,所谓刀耕火种就是如此,反正土地多,哪怕广种薄收也饿不死一家人。

华夏是个农耕民族,只要给他们一块地,他们会老老实实快快乐乐的挖啊挖的挖下去,如果吕国能保持家家户户土地面积不变少,哪怕税赋再怎么变,一万年他们也不会起义闹事。

这就是全世界最勤劳最优秀的民族,可这样勤劳优秀的民族,却也是全世界最苦难的民族。

没有人能够告诉他们为什么,为什么越勤劳越苦难,为什么越顺从越压迫。

没有人告诉他们该怎么办,该怎么活?

现在,七国大战又要开打,可在遥远的南方,一个叫别山吕国的小封国,仅仅三座城池两百余里土地的小国寡民,却变成了世外桃源。

分地建房家家忙,国君更忙,可再忙,全民教育不能忘,在两百余里的大道旁,每隔几里便有一茅棚学堂,教师不够怎么办,识字的都上,而且一天换三四个学堂的上,每个学堂上一个时辰,上完课骑马去下一个学堂继续上课。

春耕再忙,却没有教育忙,别山封国所有十二岁以下学童必须强制读书,十二岁以上不能违背个人读书意愿,也就是说,十二岁以上的少年如果想读书,父母不能以任何借口阻拦他(她)去学堂上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