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论医者仁心(2 / 2)

白日偷安林白 亭云居士 1120 字 12小时前

看着被绑缚而来的一帮老者,吕涛露出八颗牙齿的温煦笑容亲自解缚,又和颜悦色说了自己决定。

可任凭吕涛如何努力,这帮老者只是发抖求饶。

没办法,吕涛令秦军装了数担稻谷跟随,小将军不着甲一席白衣拉着老人家往城南街巷,自古北贵南贱,城南虽多穷人奴隶,但又如何。

走到第一户人家门口,吕涛问明家中人口,再让老者拍开柴门把粮送入家门,按人算,不论老幼妇孺奴隶每人一担谷,反正整个南城不过五六千人口。

送完第一巷,这些族老终于相信秦军不杀人,还真的发粮,于是,众楚人开始主动带路拍门。

走到王先生的义诊馆,吕涛把诸族老拉进医馆,王令亲自坐诊,还带了四个军医和十个小徒弟,可惜门可罗雀无人问津。

吕涛看着王令发明的颜色显眼衣冠,乃一席麻衣,麻衣胸背皆用朱砂写着大大的篆书“医”字。

有点意思,有点后世红十字会味道。

吕涛向族老讲解义诊,承诺此地以后日日有医者坐诊义诊,双水城中不论南北贵贱都免费医治。

忙到太阳落山,今日虽然霸道,但效果是真的明显,因为街上已经有了懵懂无知光屁股的小屁孩身影。

一个好的开端,是的,收买人心很容易,特别是这个野蛮原始时代。

反正十万担粮,战争迫在眉睫,秦军无论如何吃不完,与其让楚军缴获,不如分与城中贫困。

一路所见,楚人百姓是真的可怜,南城虽贱,但相对城外农夫已经是人上人,可吕涛目睹:十二岁以下男女童皆光屁股,成年男女妇孺,草鞋草裙遮羞者多,各家各户,几乎人人瘦骨嶙峋眼神呆滞,各家几乎没有存粮。

但各家几乎一刻不停都在为熊氏赶制器皿商货,或漆器,或陶灌,或冶铜器,或赶制箭矢,或锻打兵刃,或锯木做器,什么木桶木车轮…

总之,城南就是个手工作坊集散地,生活在城南的几乎都是熊氏各类匠人,哪怕敌军入城,这些人还在拼命干活完成任务领取粮食。

吕涛一路解释现在城南归秦军所有,他们不要如此劳累,又承诺秦军会高价采买这些物资。

可他们对封主熊氏有刻在骨子里的畏惧,熊氏在此地压榨了他们数百年,又岂是吕涛三言两语可改变。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没关系,都说只要锄头舞得好,哪有墙角挖不倒,这不是已经有懵懂孩童上街嬉闹了吗。

出了城,吕涛飞马往西狂奔,数百亲卫紧张的跟随其后。

沿着郢都方向官道跑了五六里看见一小溪,其实此地已经到了伤病营后,伤病营就建在中军大营之后,现在虽然还有臭味,但已经没有了哀嚎声,看来,自己的药效果很明显。

这溪流发源于大别山流入长江,小溪不大,宽三四丈,水深丈于,加上河滩,宽也不足十丈,楚国在溪上架了木桥联通,吕涛站在木桥上看着溪流来处沉思。

思索片刻,吕涛一拍后脑勺往河滩跑,如此垂手可得之事,吕涛怎能忘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