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沙丘遗训(2 / 2)

当回程车队行至柏人险道,寂静山道两侧的高大胡杨,毫无征兆地沙沙作响,似在传递危险信号。赵括胯下战马似感受到异样,前蹄猛地高高扬起,人立而起。就在这瞬间,赵括敏锐瞥见路边突兀岩石上闪过一抹玄色衣角。他心中一凛,瞬间判断出那是秦国人惯用的暗纹服饰,意识到危险正悄然逼近。“结双籍阵!” 他毫不犹豫地发出一声断喝,声音如洪钟般响彻整个山道,打破原本的寂静。刹那间,飞骑营的胡汉骑士们训练有素,迅速行动,眨眼间组成紧密圆阵。狼头盾牌相互交错,组成坚固防线,玄鸟纹弩机在月光映照下,闪烁着冰冷金属光泽,仿若一群蛰伏猛兽,随时准备给予敌人致命一击。

紧接着,密集箭雨如暴雨般从两侧陡峭山壁倾泻而下,带着呼啸风声,直扑车队。赵括反应迅速,手中断云剑在空中划出几道凌厉弧线,精准地格开三支射向自己的弩箭。剑刃与箭头猛烈相撞,溅起的火星在黑暗中一闪而过,瞬间照亮刺客们面罩上醒目的秦篆徽记。楼烦族长鄂尔多见状,怒目圆睁,挥舞手中狼头弯刀,冲入敌阵。弯刀在空中飞速旋转,带起一片片血花,转眼间将一名刺客劈落马下。然而,就在他乘胜追击时,一支淬了剧毒的箭矢从暗处如闪电般射来,正中他的肩胛。鄂尔多闷哼一声,身子晃了晃,但仍强忍着剧痛,继续战斗。“保护武安君!” 代郡屯田使李顺见状,心急如焚,发出一声震天怒吼。吼声未落,他已手持胡式短刀,如黑色闪电般冲入敌群,短刀寒光闪烁,眨眼间插入一名刺客的咽喉,为赵括清除了一个潜在威胁。

混战中,局势愈发混乱。赵括正全神贯注应对四面八方袭来的敌人,突然,他感到左肩一阵剧痛,仿若被炽热烙铁狠狠烫了一下。温热鲜血顺着玄色衣料迅速渗开,在清冷月光下,泛着诡异的紫色。他心中暗叫不好,意识到箭簇上淬了见血封喉的西域蛇毒。但此刻容不得他有丝毫犹豫,他紧咬牙关,脸上肌肉因疼痛微微抽搐,双手用力折断箭杆。随后,他迅速从怀中掏出胡族巫医特意给他的解毒丹,毫不犹豫地塞进嘴里。丹丸入口,一股辛辣刺鼻味道瞬间在口腔蔓延,与口中血腥味混合,令他几欲作呕。但赵括强忍着不适,断云剑再次出鞘。此时,剑锋已被鲜血染红,每一次挥动,都带着他满腔的愤怒与复仇的狠劲,仿若要将眼前敌人全部斩尽杀绝。

终于,当黎明第一缕阳光如利剑般刺破厚重云层,洒在柏人险道上时,战斗渐渐落下帷幕。只见山道碎石上,横七竖八堆满尸体,有敌人的,也有己方将士的。赵括满身血迹,疲惫却坚毅地站在战场上,望着远处仓皇逃窜的秦兵残部,心中五味杂陈。忽然,他的思绪飘回到昨夜,想起在沙丘宫前埋下的青铜匣。匣中的量器模型此刻想必正静静躺在老槐树下,那些清晰的胡汉双籍刻度,仿若在黑暗中等待百年之后的目光去发现、去解读。就如同当年武灵王留下的 “胡服令” 一般,历经岁月洗礼,终将在漫长历史长河中,证明变革所蕴含的伟大价值与深远意义。

赵括缓缓解下染满鲜血的披风,轻轻裹住受伤的左肩。抬眼望去,远处邯郸城的轮廓在晨雾中若隐若现,宛如一座神秘而充满希望的堡垒。这场突如其来的刺杀,仅仅是秦赵漫长激烈博弈的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