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报分析会上,竹简堆满整个案几。一位官员起身,声音略带颤抖地汇报:“马服邑的粮仓已扩充至原先三倍,囤粮数量惊人。” 另一位接着说:“新修的灌溉渠纵横交错,可使万亩荒地变为良田,粮食产量必将大幅提升。” 还有人补充:“赵括正在全力训练一支胡汉混编的精锐骑兵,士兵们士气高昂,战斗力不容小觑。” 随着一条条消息被证实,满朝文武脸色愈发难看,仿佛被一层阴霾笼罩。朝堂之上一片寂静,唯有沉重的呼吸声在空气中回荡。这时,客卿范雎缓缓起身,目光扫视众人,突然开口:“诸位可还记得,当年商鞅变法时,秦国是如何崛起的?” 这话如同一记重锤,狠狠敲在众人心上,让大家瞬间回想起那段艰苦卓绝却又充满希望的岁月,也让他们深刻认识到,赵括的改革或许正引领赵国走向崛起之路,对秦国构成巨大威胁。
为制衡赵括,秦国开始在周边精心布局。在河西,秦军迅速增兵两万,营帐连绵。士兵们日夜操练,整齐的步伐声、喊杀声交织,马蹄声震得地动山摇,似要向赵国展示秦国强大军威。同时,秦国暗中与中山国达成秘密协议,承诺事成后割让三城,以换取中山国的支持与配合。不仅如此,秦国还派人前往燕国,巧舌如簧地煽动燕国国君,以 “赵强必伐邻” 为由,怂恿其在易水屯兵,对赵国形成牵制之势。当这些消息传到马服邑时,赵括正在校场查看新改良的弩机。他听完禀报,脸上不见丝毫惊讶,只是轻轻冷笑一声,随手拿起断云剑,在空中划过一道寒光,削下一片木枝。“秦人这是怕了。” 他声音不大,却透着自信与从容,仿佛一切都在他掌控之中。
咸阳宫的深夜,万籁俱寂。秦昭襄王独自对着巨大舆图沉思。清冷月光透过雕花窗棂,洒在舆图上,在代表马服邑的红点上投下一道长长的阴影,那阴影仿若鬼魅,又似一把高悬在秦国头顶的利刃,随时可能落下。突然,老谒者神色慌张,匆匆来报:“王上,密探司截获赵括与齐国的密信!” 昭襄王闻言,猛地站起身,情绪激动之下,打翻了案头烛台。火苗瞬间窜上竹简,将 “结盟” 二字烧得通红,仿佛在向秦国宣告一场巨大危机即将来临。他双眼通红,死死盯着跳动的火焰,咬牙切齿道:“赵括,看来不得不提前会会你了。”
此时的马服邑,赵括独自在书房内。他手中拿着一封密信,缓缓凑近油灯。信上字迹在摇曳火焰中若隐若现,仔细一看,竟是秦国密探的接头暗号。赵括嘴角勾起一抹冷笑,那笑容带着嘲讽,又透着自信。他将信笺轻轻投入火盆,看着纸张在火焰中慢慢卷曲、变黑,最终化为灰烬,被微风轻轻吹起,飘散在空中。而在咸阳宫,秦昭襄王已紧急召集众将。他站在舆图前,神色冷峻,手指重重按在舆图上的马服邑,大声下令:“传令下去,准备粮草军械,择日……” 然而,他话音未落,殿外突然传来一阵急促脚步声和急切呼喊声,一份紧急战报打断了他的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