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各方使者频繁往来,马服邑的茶楼酒肆逐渐成了情报交换的秘密场所。西域商人用香醇的葡萄美酒,巧妙地从一些贪杯的士兵口中,套出赵军布防图的碎片;韩地的说客在醉意中,使出浑身解数,打听胡汉通婚的细则。更夫老周在巡查时,偶然发现有人在城墙根用特殊符号传递消息,那些符号与三年前魏军奸细留下的标记如出一辙。老周心中一惊,赶忙将此事上报给赵括。
某个暴雨倾盆的夜晚,豆大的雨点噼里啪啦地砸在中军帐上。赵括在帐内,缓缓展开密探送来的帛书。帛书上用朱砂标注着邻国的异动:燕国在易水增兵,营帐连绵不绝;魏国在少梁修筑堡垒,夯土声日夜不停;齐国商船频繁出入渤海湾,船帆如林。赵括看着这些信息,眉头紧锁,将帛书凑近烛火,看着字迹在火焰中慢慢蜷曲,就好像那些邻国的阴谋在眼前一点点暴露。突然,他想起蔺相如临终前说的话:“邦交如棋局,落子无悔却步步惊心。” 如今,这棋局愈发复杂,自己该如何落子,才能守住马服邑,乃至赵国的未来?
当赵国使者带着赵王 “谨守边境” 的诏书抵达时,马服邑的城门正迎来一支特殊的商队。车队领头的老者白发苍苍,车辕上雕刻着若隐若现的秦国旗帜。老者献上西域进贡的夜光杯,杯底刻着 “愿结百年之好”。赵括转动酒杯,看着杯中晃动的光影,仿佛在探寻老者的内心。他开口问道:“秦使远道而来,可曾听闻马服邑的‘胡汉共治’?” 老者抚须大笑,笑声在风雨中回荡,可仔细听,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
深夜,赵括独自一人登上城楼。暴雨如注,无情地冲刷着城墙,远处的烽火台在雨幕中忽明忽暗,宛如风中摇曳的残烛。他摩挲着狼髀石,思绪万千,回想起白天各国使者的种种试探,心中满是忧虑。突然,南方传来急促的马蹄声,打破了夜的寂静。亲卫浑身湿透,像只落汤鸡般匆匆赶来,呈上一封密信。赵括展开信纸,上面只有寥寥数语:“韩魏密会,商议夹击马服邑。” 他望着雨幕中影影绰绰的群山,心中五味杂陈,将信笺揉成一团。而此时的邯郸王宫,赵王坐在书房内,脸色阴沉得可怕。他将各地密报重重地摔在案上,朱砂批注的 “赵括尾大不掉” 几个字,在烛光下红得刺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