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徙木之思(2 / 2)

夜幕降临,万籁俱寂,整个世界仿若被一层黑色的幕布笼罩。赵括独自一人,脚步匆匆地来到了老木匠的工坊。工坊内,昏暗的油灯散发着微弱的光,如豆粒般大小,在黑暗中摇曳,映照着满室的木工工具与半成品。老木匠见赵括来了,连忙起身相迎,动作略显慌乱,从怀里掏出一张图纸,递到赵括面前,急切道:“武安君,要让水车真正转动起来,得改这处传动结构。” 赵括接过图纸,借着昏黄灯光细看,发现图纸边角竟画着几个匈奴文字。老木匠解释道:“这铜片,是匈奴少年们偷偷送来的,他们说对启动水车有用。” 赵括心中一动,如平静湖面投入巨石,泛起层层涟漪,他深知这背后是各方力量对他无声的支持。两人在工坊内,就着图纸,反复商讨,时而低声争论,各执一词,时而又默契点头,达成共识,工坊里不时传出敲打铁器的清脆声响、绘制草图的沙沙声,一夜未歇,那声音在寂静的夜里,犹如奋进的战歌。

第三天正午,烈日当空,酷热难耐,阳光如滚烫的针,刺得人皮肤生疼。老木匠带着学徒们再次出现在市集,他们在水车旁架起了自制的滑轮组。一切准备就绪,学徒们齐心协力,喊着整齐的号子,踩动踏板。水车先是发出一阵沉闷的轰鸣,仿若沉睡的巨龙发出怒吼,随后缓缓转动起来,速度越来越快。浑浊的渠水顺着木槽,如奔腾的骏马,奔涌而出,源源不断地浇灌在干裂的土地上。干涸已久的土地贪婪地吮吸着水分,原本干裂的缝隙渐渐合拢,仿佛久旱逢甘霖的旅人,尽情享受着这来之不易的润泽。围观的百姓们见状,爆发出雷鸣般的欢呼,叫好声此起彼伏,响彻整个市集,那声音似要将天空震破。就在此时,几个匈奴牧民押着一个神色慌张的人,穿过人群,来到赵括面前。原来,这人正是李信安排来破坏水车的。李信远远瞧见这一幕,脸色瞬间变得铁青,犹如暴风雨来临前的阴沉天空,又气又恼,却也只能眼睁睁看着,无可奈何。

赵括走上前,解开钱袋,将沉甸甸的百金递给老木匠。随后,他神色庄重,从怀中掏出一块刻着狼头的木牌,高声道:“从今日起,您就是马服邑的匠作监正,往后马服邑的工匠营生,就由您来操持!” 老木匠双手颤抖着接过木牌,眼中泪光闪烁,扑通一声跪地,声音哽咽:“谢武安君信任,小人定当尽心尽力!” 人群中爆发出一阵高呼:“武安君说话算话!” 声音整齐而响亮,久久回荡在集市上空,似在宣告着一个新秩序的建立。

当晚,明月高悬,洒下清冷的光辉,如银霜般铺洒在马服邑的每一个角落。赵括独自站在城楼上,俯瞰着整个马服邑。只见老木匠带着百姓们,趁着月色,连夜修缮水渠,众人分工明确,干劲十足,锄头挥舞间,泥土翻动,仿佛在书写着马服邑新的篇章。远处,传来悠扬的胡笳声,那是匈奴少年们在庆祝今日的成功,乐声在夜空中飘荡,如灵动的音符,诉说着团结与喜悦。亲卫快步走来,呈上密报:李信的人已悄悄撤离马服邑,王掌柜的商队也改道去了秦国边境。赵括接过密报,揣入怀中,伸手摸出怀中的狼髀石,在月光下轻轻摩挲。石头表面的图腾,在月色下仿佛活了过来,闪烁着神秘的光,似在见证着这一切。赵括望着眼前的一切,心中明白,这场用智慧与人心完成的立信之举,已深深扎根在马服邑的土地上,未来之路,虽仍荆棘密布,但已曙光初现,希望的种子已悄然种下,等待着生根发芽,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