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住,明日秦军进攻时,前军佯装败退,将他们引入山谷。” 赵括的手指在地图上划过一条蜿蜒曲折的路线,仿若在绘制一幅猎杀的蓝图,“弩手在两侧埋伏,等敌军进入射程,听梆子声为号,万箭齐发。胡骑营从后方包抄,截断他们的退路。” 他的声音清晰而有力,每一个字都如同钉入木板的铁钉,坚定无比。将领们纷纷点头,眼神中透着对主将的信任与决心。
第二天清晨,天色微明,晨曦尚未完全驱散黑暗。秦军的号角声骤然响起,划破长空,如同一记记重锤,敲在大地之上。王龁亲自率领三万精锐,身着厚重铠甲,手持锋利兵器,向着赵军防线发起猛攻。士兵们呐喊着,步伐整齐,气势汹汹。赵军前军按照计划,稍作抵抗,便开始撤退。他们沿途丢弃了大量的兵器和旗帜,兵器散落一地,旗帜被随意丢弃在泥沼之中,仿佛赵军已慌乱逃窜,毫无斗志。秦军见状,以为赵军不堪一击,顿时士气大振,紧追不舍,如同饥饿的猛兽追逐猎物,一步步踏入了赵括精心布置的陷阱。
当秦军进入山谷时,两侧突然响起刺耳的梆子声。那声音尖锐而急促,仿若恶鬼的咆哮。瞬间,千张弩机同时发出轰鸣,巨大的声响震得山谷嗡嗡作响。箭矢如暴雨般倾泻而下,遮天蔽日。秦军士兵们惊恐地抬头,却无处可躲,被密集的箭矢纷纷射中。王龁这才惊觉中计,脸色瞬间变得煞白,他连忙大声下令撤退,声音却被淹没在一片喊杀声中。此时,他回头望去,却发现退路已被胡骑营截断。胡骑们骑着高大骏马,挥舞着长刀,如同一股黑色洪流,冲向秦军。山谷中喊杀声震天,秦军陷入了混乱,士兵们四处逃窜,相互践踏,场面一片狼藉。
“放火烧粮!” 赵括站在高处,俯瞰着战场局势,见秦军阵脚大乱,果断下达命令。早已埋伏在秦军后方的死士们听到号令,纷纷掏出腰间的火油囊。他们身手敏捷,迅速点燃火油囊,丢向附近的粮草辎重。熊熊大火瞬间燃起,火舌迅速吞噬了秦军的补给。浓烟滚滚,遮天蔽日,刺鼻的焦味弥漫在空气中。秦军士兵们望着燃烧的粮草,心中的恐惧愈发强烈,士气彻底崩溃。
王龁在亲卫的拼死掩护下,奋力突围。他看着自己精心准备的攻势化作泡影,心中懊悔不已。他怎么也没想到,那个被传言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竟能设下如此周密、环环相扣的陷阱。而此时的赵括,正站在高处,冷静地指挥着战斗。他身姿挺拔,眼神中透着掌控全局的自信,仿佛这场战斗的每一个细节,都在他的预料之中。
这场战斗持续了整整一天,当夜幕降临时,战场上一片死寂。秦军丢下了数千具尸体,狼狈撤退。赵括站在营门前,望着满地狼藉,战场上弥漫着浓重的血腥味。他的脸上并没有露出胜利的喜悦,神色依旧冷峻。他知道,这只是范雎和王龁的一次试探,真正的决战还未到来。而他精心营造的 “纸上谈兵” 假象,已经成功迷惑了敌人,为接下来的战略部署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在秦军营地,范雎看着败报,久久沉默。他的脸色阴沉得可怕,手中的竹简被捏得微微变形。他终于明白,赵括远比自己想象中难缠。“传令下去,加强防御,暂停进攻。” 他对心腹说道,声音低沉而压抑,“赵括这一招虚虚实实,倒是让本相刮目相看。不过,这场棋局,才刚刚开始。” 他的眼神中透着不甘与决绝,仿佛在向赵括隔空宣战。
而在赵军营地,赵括正在营帐中总结此战的得失。他看着地图上重新标注的红点,那是根据战场形势调整后的战略要点。他的目光深邃而坚定,心中已经有了新的计划。兵不厌诈,这场与秦军的博弈,需要更多的智慧和谋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