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丈人此番带着二十万大军前来,分明是要立威了。
朱棣哈哈一笑:“好得很!朱能,你替本王击鼓,本王要亲率北平最精锐的铁骑迎上前去,领教这所谓的下马威!”
“遵命,王爷!”
“传令三千营即刻整队,全体出动!”
朱棣边说边快步走下城墙。
\"是!”
命令层层传递,转眼之间响彻北平全城。
驻扎于北平城北十里的军营,突然间大门大开。
三千身披重甲的骑兵整齐列队而出,他们一手紧握马槊,另一手稳定缰绳。
\"驾!燕王有令,速往南城迎接征东大将军,全体三千营即刻出发。”
“遵命!”
“隆隆隆……”
这些人马具装的重型骑兵一旦启动全速奔跑,就如同那个时代最令人畏惧的战斗机器。
眼前三千营齐发,其声势震撼人心,仿佛一道接一道的天雷轰鸣不断。
从北平城以北十里地出发,一路疾奔绕至南城之外十里处。
所到之处,漫天黄沙席卷,如同飓风掠过大地。
此时,朱棣早已穿戴好全副甲胄,策马立于前方等待。
看到队伍渐渐逼近,他挥臂高喊:
“众将士听好了,随本王行动,让征东大将军看看咱们北境儿郎的雄风,你们可有信心!”
前路传来燕王气贯山河的话语声,三千营的士卒们回应得振聋发聩:
“威武如虎!威武如虎!威武如虎!……”
随即,朱棣一声令下,“冲!”
他指引向前,宛如一片漆黑乌云压来的大军瞬间汹涌而去。
胯下的坐骑如离弦之箭,飞快穿梭而出。
三千重型骑兵随后紧紧追随。
远处,亲兵再度掀开车帘,“大人!前方探子回报,燕王朱棣亲自率领三千名全副武装的骑兵正快速奔袭而来!”
此言一出,徐达火冒三丈。
\"哼!臭小子,现在居然敢在我的面前显摆?”
说完便跨出了马车,
“快来人,帮本将披挂上阵!看看我如何惩治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后辈。”
他暴喝一声,随之披挂完毕,当即调动自己中军大营三千亲兵,跨马急驰,迎头对上朱棣带领的三千营。
双方距离数十里,在这些骏马全速狂奔之下,短短三个时辰不到就只剩下五里之地。
此刻,互相已能看分明。
最多半个时辰左右,两方人马就将正面交锋。
若真撞在一起,两支人马具装的重型骑兵产生的冲击力不亚于被万斤巨石砸中的威力,仅一瞬间,就会导致血肉横飞的局面。
四里、三里、二里、一里,眼看着就是最后减速的机会了。
再迟些,根本来不及停下或转向。
可眼见着徐达和朱棣仍旧一马当先在各自队伍前列,互视对方毫不动摇的目光,并无减速迹象。
三百米、二百米、一百米。
就在这一刹,双方统领高呼:
“绕行!避让!”
顷刻之间,麾下兵马纷纷调转缰绳。
由靠外侧骑兵率先操作,依次逐排向左转向。
随着命令下达,战马轰鸣而转。
终于,彼此只差一米间距时,一边朝左,一边朝右,双方完美交错而过。
这样的举动足以展现出两位将领精准掌控时机的能力,以及士兵训练有素的实力和优良战马的配合程度。
要知道,想要在这么近的距离内完成转向,尤其针对这般厚重装束的人马组合而言,绝非轻松之事。
除非士卒筋骨强壮、战马品级优越,否则断无可能成功实施。
这无疑是展现了两支军队过硬的战力。
当两方再度会面时,徐达已经率领二十万大军在北平城南十里的地方安营扎寨。
徐达骑在高头大马上,身上的气场透露出他在战场上多年的经验与威慑力。
而朱棣则下令让自己的三千精锐停留在百米之外,自己策马独自来到徐达面前。
两人目光相对的那一刻,都流露出了一丝笑意。
然而下一瞬间,笑容就消失了,代之以庄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