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2 / 2)

尽管任务艰巨漫长,没有人因此表现出丝毫懈怠或退缩的意思。

肩膀上传递而来棺木重量,在此刻反而成为了支撑他们的某种意义象征。

历经半刻钟努力终于抵达主殿区域,随后听到命令将灵柩缓缓放下。

当务毕之后,那些辅助抬棺人员悄悄让步,由侍卫替换继续维持后续礼仪进程。

此刻朱元璋独自望着那口棺椁陷入了沉默。

他的眼神透露出来的是一种无法言喻、深沉而又柔软的情感。

周围人察觉此情此景主动选择退出,甚至连朱标、朱樉、朱棡以及朱棣这四位重要的皇子也都依次离开现场,把独处的机会留给他们这对共同经历了战乱苦难,并相伴几十年恩爱依旧的老夫妻。

……

待很长时间过后。

一直等待在外面众人终于看见那位面色平静但神情隐含悲伤的皇帝从通道现身。

他并未与任何随行人员交流,而是径直走向山路往下而去。

见状有随从准备跟随却被太子朱标制止并轻声道:“让父皇自己安静会儿吧。”

得到允许后所有人默默注视着皇帝孤身远去身影。

朱标转过来环视剩余三位兄弟说道:

“今日应该为母亲守灵,我想大家都不会觉得辛苦对吧?”

回答他的则是朱樉、朱棡和朱棣统一施礼回应说:“这是为人子者该尽的责任!”

“很好,那么让我们一同陪着送别母亲最后一程好了。”

朱标点头赞同道。

随后,他带领三个弟弟走入孝陵的灵堂,走向母亲的灵位前,双膝跪地,开始守灵。

另一边,朱元璋沿着山路缓缓而下,走了很久很久。

在精神恍惚之间,他不觉已回到应天城,来到秦淮河边的小院前。

看着这不起眼的小屋,迷糊中,他仿佛听到了熟悉的呼唤:

“英哥儿,祖母今天给你做了什么好吃的呢?”

说话之人似乎心情十分愉快,想必那时的微笑也极为温暖人心……

时光如白驹过隙,转眼间便来到了大明洪武十五年,冬九月初十。

此时节,应天府已被细软的小雪笼罩,纷纷扬扬漫天飞舞。

站在紫金山顶眺望下去,可以目睹到一幅江南雪景的美丽画卷,长江奔腾,两岸银妆,世间仿若白雪之境。

这样的美景,却注定只为富贵之家所享用。

对普通百姓而言,此刻更关心的是能否度过这个寒冷的冬天而不被冻毙。

正如那句老话所说:“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当然,并非所有的富户皆如此。

至少对于那些能在午门与奉天殿之间的巨大汉白玉石阶上行走的大臣们来说,

冬季正是他们最为厌恶的季节。

天空中,飘洒着细腻的小雪。

御道石板之上,朱元璋高坐于镶嵌金龙的龙椅中,亲自处理朝政事务。

身披纯白色狐皮大衣,那一双令天下人敬畏的眼睛冷静地俯视群臣百官。

在一旁,太子朱标同样穿着狐皮御寒,安静站立于其父皇身边。

他们身为皇帝和皇太子,自然能在隆冬季节披着暖和的皮草出席朝廷会议。

但站于台下的众臣可就没那么幸运了,只能依靠薄薄的官服抵御严寒。

相比之下,将领们的状况好一些。

处于大明建立之初,这些功臣多半经历过沙场杀伐,体质自然强健,即便是汤和这类年龄稍长者也不把这点小雪放在心上。

反观文官们则多以读书考取功名为生,不懂军事,身体也较虚弱。

几乎无一例外,在这广袤洁白的石阶上冻得发抖。

每当这时,常有一些文臣回想起前朝对待官员的优厚待遇。

前朝之时,君王哪敢让我们文臣这般受冻?否则必被批评为昏君!这是怎样的羞辱啊?

虽说有些言过其实,但也不能说毫无根据。

前宋时期的治理理念是君主与士大夫共同统治天下,君主只需安心居庙堂即可,文人集团的权力确实不可小觑。

然而,如今这样的想法只适合埋在心底。

因为他们头顶上的那座鎏金龙椅上坐着的是开国皇帝朱元璋,并非往昔那个宽容的前宋君王。

任何人胆敢在当面提及所谓的“天子与士大夫共天下”

,或鼓吹天子应如何退居后位,结果只会是一个:身首异处!

毕竟,连传承千载、权倾朝野的宰相职位都被这位洪武帝亲手废除了,

更何况这些地位远低于宰相的文职官员?

又怎可能让陛下顾忌半分?

“关于信国公、颖国公所提议讨伐倭寇一事,诸位还有什么不同意见吗?”

龙椅中的朱元璋斜目环顾四周,平静却威严地询问,实际上是在重点聆听右边文官们的意见。

只要能够参与战事,武将们往往暗自欢喜,又怎会提出异议?

听到天子的谕旨,感受到他的目光注视时,

下一刻,在吏部尚书詹徽带头之下,所有文臣无不弯腰躬身高声回应道:

“臣等并无二话!”

显然,并没有人会对此持有异议,明眼人都看得明白。

虽说陛下说是信国公、颖国公提出的征倭主张,但若未经圣上的首肯,

这等大事绝不可能呈现在朝堂之上。

朱元璋微微点头,随后再度开口问道:

“列位爱卿是否还有要奏之事项?如无,则退朝。”

下面的大臣们均默不出声。

察觉之后,朱元璋从鎏金龙椅起身,一甩袖袍,迈步走入奉天殿内,

而朱标也随即紧随其后。

等到那身穿红衣且发色泛白的郑有伦,在二人离开之后扯开嗓门大喊:

“散朝——!”

随之而来的应和声响起不断,

秦淮河附近的一所小庭院内,

朱英正盘膝坐在屋檐下,静静凝视着纷纷扬扬的雪花。

而在他近旁,站着十来人垂手静候。

若有外人知晓这些人的身份,定会惊得合不拢嘴。

许久,朱英才收起望向远方的视线,看了看身边众人,语气带着几分感慨说道:

“依着这样的势头,看来今年又会是个大雪纷飞寒冬料峭的季节。”

此言甫毕,当即有个人跨前一步俯身行礼回话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