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鄱阳烟(1 / 2)

明风九霄 出羣 1238 字 21小时前

清晨的阳光透过稀薄的云层洒向鄱阳湖,湖面上升腾起一层薄薄的雾气,缓缓地流动着,带着丝丝鱼腥之气弥漫开来。

周紫怜蜷缩在乌篷船尾,双手熟练地修补着渔网。她那如瀑布般垂落的长发随意挽成一个髻,一支崭新的骨笄斜插其间。这支骨笄乃是用蛟龙之齿精心打磨而成,锋利异常。周紫怜稍稍偏过头去,那骨笄便会刺痛她娇嫩的头皮,这是霍璐佳特意从庙中的龙骨上取的“护身符”。

“吃口热的吧。”一声轻唤传来,只见舒步麒手中抛出一个用荷叶包裹着的物件,准确无误地落在了周紫怜面前,\"冯全的斥候船在二十里外,扮作采菱人。\"

周紫怜打开一看,里面是几条烤得有些焦香的银鱼,掰开其中一条银鱼的腹部,半枚青铜钥匙随着鱼肠一同滑落出来。一旁的叶莉雪眼疾手快,挥剑轻轻一挑,那钥匙便稳稳地落在了剑尖之上。只听她低声说道:“这可是工部水闸的机簧匙,鄱阳别院的地下水道了......”

然而,话还未说完,船身突然剧烈地倾斜起来。只见霍璐佳面色凝重地从舱底钻了出来,她的手腕之间缠绕着一根粗大的锁链,而锁链的另一端,则拖着一具浮尸。那浮尸身着官服,胸前绣着威风凛凛的双獬豸,显然是大理寺派来查案的监察御史。

“已经是第七个了。”霍璐佳一边说着,一边用力扯开尸体的衣襟,只见其心口处有一个七星纹路,正源源不断地渗出黑色的血液,“严党在清理门户。”

未时三刻,平静的湖面上,芦苇荡轻轻摇曳,一支采菱船队悄然从茂密的芦苇丛中钻出。

老妪的吴歌忽转凄厉:\"七月七,鬼门启,阁老要娶海龙女……\"唱至'龟山十二洞,洞洞藏蛟宫'时,霍璐佳瞳孔骤缩——这正是《鄱阳志》缺失的民谣下半阙。

菱桶瞬间被掀翻,只见三十道身影如鬼魅般暴起,他们手持锋利的分水刺,直直地朝着不远处的一艘乌篷船扑去。

说时迟那时快,乌篷船上的周紫怜眼中闪过一丝寒光,她手中的骨笄猛地脱手而出,如同闪电一般划过虚空,精准地刺穿了领头者的咽喉。那领头者甚至来不及发出一声惨叫,便直直地倒在了湖中,溅起一片水花。

与此同时,霍璐佳身形一闪,手中的锁链如灵蛇般舞动,瞬间绞住了两柄刺来的分水刺。借着对方的力道,她轻盈地跃上了菱船。靴跟恰巧踢碎船帮暗格——这位置与她三日前在漕船发现的《鄱阳志》页码标记完全吻合。

只听得“轰隆”一声巨响,船底的暗格猛然炸开。一股青烟从中升腾而起,待到烟雾散去,众人惊讶地发现,暗格中竟然浮出了一捆捆的《鄱阳志》。这些书页之间,竟夹杂着严嵩与扶桑使臣的密信。书页切口整齐如新,显是严党为掩盖证据特制的删减本。

叶莉雪剑挑密信时,剑锋在'龟山'词条处微顿——墨迹覆盖层下,隐约露出'万历三年四月,佛郎机匠人二十七名入别院'的字样。

“倭寇的朱印船就藏在鞋山!”叶莉雪眼疾手快,一剑挑起一封密信,信纸边缘的茶渍恰与周紫怜呕出的盐引残片纹路吻合,“三日前曾见过冯全的副将!”

黄若芸突然双手一挥,一大片白色的药粉如雪般洒落湖面。刹那间,平静的湖水像是沸腾了一般,无数鱼儿纷纷翻着白肚皮漂浮上来。“水里有化骨散!”

申时登鞋山,残阳将礁石染成血色。废弃灯塔的砖缝里塞着鲛人油灯,灯芯竟是未腐的人舌。舒步麒的酒葫芦轻叩墙砖,暗门应声而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