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诩轻轻地用折扇在懵懂中朱由检和王承恩面前晃了几下,他们如梦方醒。贾诩压低声音,对朱由检说道:“陛下,明天早朝时,您可以在朝堂上倡议大臣们捐款,用来发放拖欠边军的饷银。这样可以提高边军的积极性,让他们更有动力去抗击建奴,早日将他们赶出关外。”
朱由检听后,微微点头,表示赞同。接着,贾诩又补充道:“陛下,我建议让万年去记录每一个大臣的捐款数额,这样可以确保捐款的公正性和透明度。”
第二天清晨,阳光透过云层洒在乾清宫的太和殿上。朱由检身着华丽的十二章衮服,头戴乌沙翼善冠,虽然他的面容显得有些清瘦和憔悴,但他的眼底却隐藏着一丝喜色。在他的身后,站着两个人,一个是大太监王承恩,另一个则是身材矮小的张万年。
随着早朝的钟声响起,众官员纷纷进入太和殿,向朱由检行四拜之礼。礼毕后,王承恩高声喊道:“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兵部尚书王洽一脸凝重地走出队列,向朱由检拱手禀报:“启奏陛下,据前方战报,建奴贼酋皇太极率领大军避开山海关,绕道蒙古,从西峰口、龙井关、洪山口等地如入无人之境般突破我大明防线,现已长驱直入,其前锋部队已抵达遵化一带。”
话音未落,太常寺少卿官应震紧接着出列,他言辞犀利地说道:“都师袁崇焕未能成功拦截贼酋皇太极,理应迅速回援。然而至今未见其踪影,足见其战略战术之被动,实乃失职之过!此次建奴得以突破长城进入关内,袁崇焕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理应问罪!”
礼部侍郎温体仁也步出队列,附和道:“袁崇焕身兼都师之职,对此次作战失利难辞其咎。应当即刻派人收缴其兵符,并将他押解进京,以正国法!”
礼部尚书钱龙锡则站出来为袁崇焕辩解:“袁崇焕虽在此次战役中失利,但究其原因,主要是缺乏军饷支撑,导致战马不足,难以与建奴的外线军队相抗衡,并非全然是他一人之过。”
朱由检一脸凝重地说道:“既然已经谈到了军饷对局势的影响,那么我们就不能再忽视这个问题了。如今建奴已经逼近京城,形势十分危急,我们必须齐心协力,共同度过这场国家的危难。各级官员都应该踊跃捐钱捐物,由万年将军来组建一支强大的军队,以抵御建奴的进攻。我作为皇帝,愿意带头先捐出一万两白银!这是我的捐钱字据。”
话音刚落,王承恩接过朱由检的条子,和张万年便从人群中走了出来。王承恩自然是众人皆知的人物,但当张万年走出来时,众人都不禁感到有些诧异。只见张万年身材矮小,相貌丑陋,而且他的穿着也十分怪异——一身文人打扮,却显得不伦不类,完全没有一点军人的风范,活脱脱就是一个不三不四的人。
王承恩见状,连忙说道:“圣上有令,要求大家捐款捐物,老奴我虽然没多少银子,但也愿意捐出两千两,略尽绵薄之力。”说罢,他将自己写好的捐款两千两白银的字据交给了张万年。
张万年接过字据,看也不看一眼,便随手向旁边的小太监要了一个洗脸用的木盆,然后将王承恩的字据像扔垃圾一样丢进了木盆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