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原来是攀关系(1 / 2)

汤和察觉到朱元璋的不满,立刻意识到情况不对,急忙出列奏道:“李伟虽然偶尔习得一些军阵之法,但他终究是文弱书生,调入军中恐怕不妥。\"

沐英愣了一下,见汤和向他递眼色,只得闭口不言。

“李爱卿的能力绝不仅限于此,他的安排自有朕考量。\"

朱元璋冷冷地说道。

徐达见状忙附和:“陛下英明。\"

勋贵们随即跟风奉承。

文官们见此情景,也只能无奈地随波逐流,随声附和一番。

阿谀之词消散后,大臣们正欲继续讨论正事,这时一名御史站了出来。

“陛下,李侍郎身为正三品重臣,怎能缺席早朝?臣恳请陛下严惩此事,责令他按时出席朝会!”

朱元璋一怔,目光落在这个御史身上,有些印象,知道他名叫韩宜可,是个非常耿直的人。

众臣也注视着他,暗想这人真是没脑子,大家都在弹劾李伟的过错,而对于他不来早朝这件事,大家都选择视而不见,只要皇上不说,他们也不会提及,巴不得李伟永远别出现在朝廷里。

李伟不来倒也罢了,若人来了,总得争执几句。

朱元璋也感到头疼,李伟之前不上朝还说得过去,毕竟官职不高,来不来无足轻重,但现在他是正三品官员,再不上朝就不太合适了。

“这个……李爱卿可能刚升任,一时疏忽忘记了吧,这样,就由你去提醒他一下吧。\"

朱元璋遵循谁提出谁解决的原则,将难题推了回去。

韩宜可对此毫不在意,爽快应允:“臣遵旨。\"

朱元璋点头表示认可。

底下站着的孙建此刻心中忐忑。

吏部尚书因为几句话就被拖出去责打,自己作为告发者,不知会遭遇何种结果。

朱元璋瞥了他一眼,没有为难他,只说:“李伟无论因何缘由出手伤人都是错的,暂且罚他三个月薪俸,以儆效尤。\"

孙建松了口气,虽觉皇上对李伟处罚不重,但只要自身平安便足矣。

“谢陛下。\"

李伟之事至此结束,大臣们继续议事。

另一边,李伟虽未上朝,却并未清闲。

一大早就带人巡查各处作坊,特别是烧陶作坊,计划将烧制玻璃的任务交由陶器坊承担。

奔波大半天,让他疲惫不堪。

刚回工部衙门,就听到一个惊雷般的消息——朱元璋扣了他的三个月薪水!

李伟震惊地问:“什么?陛下扣了我仨月的银子?”

“没错。\"韩宜可神情平淡地答道。

“为何?我尽心尽力做事,不涨薪也就罢了,为何还要扣钱?”李伟大怒,站起身质问。

“你出手伤了同僚,这才被罚,这样的惩罚已经算轻了!”

“我伤了谁?”

“主事孙建。\"

李伟愣了一下,想起那名欺凌老者的官员,愤然道:“他活该被打!竟敢对老人动手,你说该不该打?”

韩宜可见他愤怒,也微微蹙眉,对这种倚强凌弱的行为同样厌恶。

“圣命已出,望李大人日后言行谨慎,切勿再妄为。\"

韩宜可语气缓和了些,带着劝诫之意。

李伟嘴角抽动一下,满腔怨气无处宣泄。

“另外,你现为正三品官员,明日务必准时上早朝,不可旷工。\"

话毕,韩宜可完成使命,见李伟阴沉着脸默然不语,便转身离开。

李伟充耳不闻最后那句叮嘱,慢慢坐下,思索为何无缘无故受此惩罚。

朱元璋太狠毒,孙建更令人憎恨!

越想越气,李伟喊道:“去把孙建找来!”

“遵命,大人。\"

差役领命退下。

片刻后,孙建匆匆赶到。

“见过李大人,不知大人今日召见下官所为何事?”

孙建瞧见李伟脸色阴沉,心中明白对方必有所图,但他并不惧怕,毕竟有赵俊撑腰,虽然李伟与赵俊同级,但左尊右卑,赵俊的地位终究略高一筹。

李伟也不绕弯子,冷着脸质问:“你进门时先迈的是哪只脚?”

孙建被问得一愣,这是何意?

“左……左脚吧。\"

李伟拍桌站起,暴怒道:“谁允许你先迈左脚进来的?难道你不知道我这里的规定是必须右脚先进吗?”

孙建一脸茫然:“什么?何时立下的这种规矩?”

“今日才定的规矩,你竟敢违背,胆子不小!来人!”

李伟一声断喝,门外的差役闻声入内:“大人有何吩咐?”

“把他拿下,重责四十杖!”

“这……”

差役有些迟疑,他在门外听得分明,仅仅因为先迈左脚就要被打四十大板,这也太荒唐了吧?

孙建急切道:“你做什么?怎敢如此胡作非为!难道不怕我向陛下参奏你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