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老半斋(1 / 2)

福州路,魔都的文化一条街,无论是文房四宝,还是颜料画笔,亦或是文化科教、古籍善本,在这里都能找到。

龙飞一路都在琢磨老乞丐的那句话,却怎么也想不明白。如果老乞丐说的是真的,那“心中所想”指的肯定是乾坤壶碎片,可“北面”二字,范围实在太大了。魔都的北面,那得包含多少地方啊!想不出个所以然,龙飞只好暂时不去想了。

因为是暑假,新华书店里挤满了人。龙飞好不容易才挤到文具柜台前。

他抹了抹头上的汗水,对售货员说道:“阿姨,您好!我要买两盒蜡笔,还要一些白纸。”

售货员是一位中年妇女,她上下打量了龙飞一眼,不耐烦地从架子上拿了两盒华夏牌蜡笔和一刀白纸,“蜡笔2角一盒,白纸3角5一刀。一共7角5分”

龙飞付了钱,拿着东西刚要走,突然看到不远处的货架上摆放着很多小人书。《西游记》、《岳飞传》、《杨家将》、《东郭先生》、《白求恩大夫》……各种各样的小人书,琳琅满目,应有尽有。

龙飞心里一动,问道:“阿姨,那些小人书怎么卖?”

“8分钱一本。”售货员头也不抬地回答道。

8分钱一本?还真不贵,架子上也就那几十本种不同的小人书。

“每样要一本。”

“你确定,每种都要?”售货员诧异地看了龙飞一眼,她可没见过哪个人会一次性买这么多小人书。

龙飞肯定地点点头,“对,每样都要一本。”

“65本,一共5块2角钱。”售货员虽然心存疑惑,可还是把所有种类的小人书各拿了一本,用牛皮纸包好。

龙飞付了钱,拿着蜡笔白纸,拎着小人书离开了新华书店。

已经是中午时分,火辣辣的太阳照在人身上,烤的人汗流浃背。

寻了个没人的弄堂,龙飞把手里的东西都收进了乾坤壶中,这才继续往前走。

没走一会,就看见街对面的转角上有一家古色古香的酒楼——老半斋。

老半斋最有名的就是水晶肴肉和刀鱼汁面,尤其是水晶肴肉,堪称一绝。

即便在这个物资匮乏的年代,老半斋里依旧透着股热乎劲儿。一楼大堂里,几把吊扇吱呀吱呀地转着,勉强驱散些暑气。

大厅里差不多都坐满了人,大多穿着朴素的蓝灰中山装的男子,难得也有穿着旗袍连衣裙的妇女,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对食物的期待。

推门走了进去,一股混杂着各种食物香味的气息扑面而来,龙飞忍不住深吸一口气,肚子很配合地咕噜噜叫了起来。

收银台前排着十来个人,龙飞也只好跟着排队。

排在龙飞前面,有两位穿着中山装的青年正低声交谈。

“小王,听说你家最近添了个大胖小子?”其中一位略显瘦削的青年问道,语气里带着笑意。

“可不是嘛,托福托福,母子平安。”被称为小王的青年咧嘴一笑,脸上满是初为人父的喜悦,“这不,媳妇想吃点好的,特地让我来老半斋买点。”

“这年月,想买点好的也不容易啊。”瘦削青年叹了口气,“粮票肉票都得攒着,就怕不够用。”

“可不是嘛,这不,我这两个月的私房钱都用上了。”小王从口袋里掏出一叠零钱,仔细数了数,“还好,总算是凑够了。”

“你想买点什么?”

“想买点肴肉,他们家的肴肉可是出了名的,肥而不腻,入口即化。”小王说着,咽了口口水,“可惜啊,就这点钱,也只能买个半斤尝尝味道。”

这时,跑堂的伙计扯着嗓子吆喝道:“刀鱼汁面来啦——!鳝糊面来啦——!”

一股浓郁的香味飘散开来,引得众人纷纷侧目。

排在队伍最前面一位头发花白的老者用手指敲了敲收银台,“同志,来碗肴肉面,多加点汤!”

“好嘞!肴肉面一碗——多加汤!”收银员扯着嗓子吆喝一声,在账本上记下,又问:“老爷子,还要别的吗?”

“再来二两肴肉,切好带走。”老爷子说着,从口袋里掏出一叠钱票。

“二两肴肉——切好带走!”收银员接过票证,快速地清点了一遍,“老爷子,一共5角7分钱。2两粮票。”

“给!”老爷子付了钱,找了个空位坐下,一边扇着折扇,一边等着。

收银员的动作麻利,算账收钱找零一气呵成,很快便轮到了龙飞。

“我要一碗爆鱼面,还要半斤肴肉,切好带走。”龙飞把早已准备好的钱票递了过去。

“好嘞!爆鱼面一碗,——半斤肴肉,切好带走!”收银员重复了一遍,飞快地清点着钱票,“一共8角2分钱,2两粮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