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提前过个中秋节(1 / 2)

印信听完印真的一番言辞,稍放下心来。

知子莫若父,虽然印信平日里严肃了一些,但对他这个儿子的关注和了解,只怕是比任何人都要多。

印信知道自己儿子在阵法方面天赋异禀,所以放任他自己研究古籍,不约束他去学堂;知道自己儿子心有抱负、不甘平庸,所以督促他练习弓箭,扬长避短;知道自己儿子平日里顽皮,但处事也不会轻易乱来,所以当知道他缔结生死契的时候,只想等他醒了一问究竟,并未责怪。

颜若雨为人母,更多是看到孩子脆弱的一面;而印信为人父,则更多的是看到孩子刚强的一面。

印信道:“阿真,你心里有数便好。只是这生死契,不是谁都能驾驭的了的,不要轻易外传。既然是需要精神力来控制,日后你自己更要勤勉练习,不可懈怠。”

印真道:“父亲放心,阿真不会有一日松懈。”

印信点头,表示满意。又同颜若雨交换一个眼神,两人相视一笑,安下心来。

经印真一番解释,一家人悬着的心总算能稍稍放下。但想到明日便是中秋节了,又不禁添了几分伤感。本是团圆之时,只怕要变成分离之夜了。

晚间,颜若雨叫吴婆婆把之前准备好的月饼、桂花糕点,桂花蜜酒,一众果品都拿到前厅来。

印信明白妻子的意思,是要提前过个中秋节,便把印真,安晴和小悦一齐都叫了来。取了竹条和灯笼纸扎灯笼,说不必多了,一人做一个,吃过了月饼果品之后,‘竖中秋’。

这‘竖中秋’是个古老的习俗。用竹条扎灯笼,上糊灯笼纸,再在纸上做鸟兽虫鱼的画样和‘庆贺中秋’等字样,富贵人家也有用彩色绢帛的。

在中秋夜,灯内燃烛用绳系于竹竿上,高竖于瓦檐上,或用小灯砌成字形,挂于屋舍高处,俗称‘树中秋’或‘竖中秋’。

富贵之家所悬挂的灯,高可数丈,家人在于灯下赏月、吃月饼、品桂花酒,欢聚畅饮。

平常百姓则竖一旗杆,灯笼两个,也是应这中秋月圆之景。

印信做的灯笼,绘上一紫阳花的图案,紫阳花纹是印氏族徽,每年挂灯的节日,像除夕夜、上元节、中秋节等等,总是要有一个灯是紫阳花纹灯的。

印真的灯上绘了一只小鹦鹉,旁边写了两个小字“小悦”。

安晴就画了个如意祥云图案,写了一个“庆中秋”。

颜若雨和吴婆婆二人也做了一个灯,请安晴画了一幅月桂图,印真觉得冷清,又叫添了两个兔子上去,却没有画嫦娥。

大家的灯都已经完成了,小悦的灯却还是一片空白。

印真问:“想了这么久还没有想出来啊,小悦!”

小悦确实不知道画什么好,毕竟从来没有过过节日。

见小悦不做声,印真拿了垫子,坐在小悦旁边,引导小孩子一般,说:“你就画个有意义的,简单点的图案就好了,花啦草啦、虫啦鱼啦,不拘什么都可以。”

小悦似懂非懂地看着印真,脑海里好似灵光乍现一般,便提笔画了一片枫叶在上面。

印真看着,恍然大悟道:“不愧是小悦,这个枫叶相当好,有纪念意义!”小悦停笔,也不理会印真,只端详自己的灯笼,似乎很满意自己的作品。

安晴道:“有何意义?”

印真道:“小晴,你不知道,我就是在醒酒客栈后面的枫树林里遇见小悦的,还被他幻化的小鹦鹉砸了脑袋。”